離開幽州前,牛進達蘇烈竇紅線李陸咄范愿等來送行。
老牛交給秦瑯一張單子。
“這是幽州都督府和河北百姓獻給太子殿下的,請三郎捎帶回京。”
秦瑯本以為只是些幽州土產,如豹尾、鹿角膠、人參、范陽綾、瓜子這些玩意,誰知道一眼看去,居然是突厥戰馬三千匹、種馬一百匹,奴隸兩千,黃金一千五百兩,白銀五千兩,人參二百斤,豹皮六百張,獺皮一百張,范陽綾一千匹······“
種類多,數量也多。
這可真是份沉甸甸的貢單。
“牛叔,你這進貢也太多了點,眼下防突備戰,錢糧多用于賞賜軍士、制造軍械為好。”秦瑯覺得牛進達這個馬屁拍的太重了點,幽州的那點家底他是清楚的,并沒多少富余。
結果牛進達道,“這些可不是幽州都督府庫里拿出來的,都是幽州內附的胡部,還有地方士族商賈豪強們進獻的,大家你一點我一點,我不過是匯總而已。這也是大家對太子殿下的忠心。”
秦瑯想了想,“我看這兩千匹戰馬不如就留在幽州,大戰在即,給兄弟們留著。”
現在幽州都督府下的兵可不少,各統軍府的兵不用管,只算都督府下的邊軍和團練兵。
邊軍現在補齊,共有三萬七千五百人馬,團結兵一萬二千,馬六千匹。
按秦瑯先前制訂的衣糧軍需,是一筆很大的開銷。之前已經擬定宣告,幽州守邊將士衣賜分為春冬兩季,春衣三匹,冬衣四匹,一個邊軍一年衣賜就要七匹絹,幽州近五萬兵馬,一年衣賜就需要三十五萬匹左右。
而每名邊軍土兵一月支糧一石粟,一年十二石,五萬人馬一年就是六十萬石。
而六千匹馬的消耗也不少,一匹馬的耗費比養五個兵還多,就算考慮到非戰時消耗少些,起碼也是要按一馬三卒來算,六千匹馬一年又得二十多萬石。
這么一算,若是幽州戰備狀態維持個一年,那么人吃馬嚼,就需要近九十萬石糧食,三十五萬匹絹,其次軍械開銷等也很具大。
此外,府兵們每火十人還自備六馱騾馬,這些到了軍營也是要由朝廷供養的,又是巨大的消耗。
這么大筆的軍費開支,幽州都督府根本支撐不了,以往打仗都是由朝廷統一調度,一方開戰,四面派兵,八方州縣供應。
而現在朝廷全面集中備戰關中河東隴右,物資都往那邊集中,秦瑯琢磨出了邊市和團練這個法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軍需錢糧開支人兵員不足的問題。
但邊市還沒能正常運轉起來。
“三郎你且放心,這些馬都是各胡部進獻,錢銀是各士族豪強們進獻的,其中諸位團練使等帶頭表率獻的最多。”
“這三千匹馬我不敢留,馬吃的多啊,一馬抵三卒,一旦開戰,一馬甚至能抵五卒,現在養六千匹馬都消耗巨大。我們幽州這次是以守御為主,所以對戰馬需求不大。先緊著朝廷那邊!也減少點養馬費。”
其實幽州當然也需要馬匹,但牛進達知道朝廷更需要。
“邊軍的衣糧開銷,雖然不小,但我們現在是一月一支,暫時還沒問題,等邊市運轉,稅收上來就不用擔心了。而等擊敗了突厥,我們邊軍就可以減少一些,團結兵也可皆解散還鄉,開銷也就小了。”
馬匹金銀奴隸這些主要都是由內附胡人和新授為團練營豪強軍官們獻的,這些人是秦瑯主持幽州時的利益既得者,現在秦瑯要走,他們湊這筆錢讓他帶回長安進獻太子,也是要繼續維持新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