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秦瑯便在重明門外。
自李世民為太子在東宮理政開始,朝廷便在重明門外新建一個待漏院,待漏院原本是在承天門外給百官待漏之用,所謂待漏,就是指朝官們每天四更就要起床趕到太極宮外等待夜漏盡開宮門,入宮早朝。
為了讓朝官們有個落腳地方摭風避雨,所以東宮也便有這待漏院。
御史大夫杜淹帶著兩名監察御史過來,開始點名。
御史臺除了彈劾官員們,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便是朝會時維持禮儀秩序。
今天是大典禮,不比平時的常參只有五品職事文官等一二百官員參會,幾乎整個長安城的職官、散官、勛官、封侯們都來了,連在京的蕃使夷賓也都受邀前來。
杜淹帶著屬下唱名,分班。
“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散騎常侍、鎮撫司丞、翼國公秦瑯!”
“在!”秦瑯起身應名。
杜淹對著秦瑯點了下頭,然后提筆在本上做了個記號,“東班三品班第十八名,記住你的位置,一會莫要站錯了。”
秦瑯趕緊記下,朝會上每個人的位置都是有規定的,不能亂來,否則要被彈劾。而且不同級別的朝會上,位置也不同,因為參與的人數不同。
總的來說,朝班的位置是按照文左武右,按職事品級排這個標準來的。
宰相班次最前,然后是百官九品班次。
因為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故武將班又稱西班,文班又稱為東班。
秦瑯本身為國公爵位,這是從一品爵,還有上柱國勛,視正二品,但是在排班的時候,是以職事級別排序的,如果有爵無職,那么親王排在二品職事官后,郡王排在一品職事官后,國公排在三品職事官后,若有爵有職,則同職事者爵高者在前,同職同爵又以異姓在后,又同姓,則以年長在前。
秦瑯的散階是金紫光祿大夫,這是文階,故他被排在東班。
他的職事有兩個,從三品散騎常侍和正四品下鎮撫司丞,以高的排,所以排在三品班。因為秦瑯有國公爵,所以在這三品文班里還排到了第十八位。
今天的大朝會,排在最前面位置的,是有宰相銜的幾位,左仆射蕭瑀,右仆射封倫,中書令宇文述,侍中陳叔達,檢校中書令房玄齡、檢校侍中高士廉,一共六人。
然后是有一品職事官的裴寂,他是大唐現在僅存的三公之一司空。
原來李世民和元吉也是三公,但一個死了,一個現在當皇帝了,僅有裴寂一人有正一品三公銜,故今天裴寂依然排到了百官班次之首。
裴寂之下,是諸位宗室親王,也就是當今皇帝的兄弟們。
再然后是二品班,現如今大唐二品職事官,除是宰相職的尚書左右仆射外,僅有東宮三孤,以及五個大都督府大都督。
秦瓊為涼州大都督兼左衛大將軍,班位也是二品官,不過是西班二品班位,因暫未還京,所以今天沒他位置。
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兵部尚書杜如晦等一眾人皆為三品職事,他們跟秦瑯是同一個班,不過位置在前。
一個個點名登記,等都點完名安排好班次后,那邊宮門也終于打開。
于是在杜淹的率領下,百官按著自己的班次往宮門前移動。
到了宮門前,又停下來接受監門衛校尉們的驗符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