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失思力奉上表章,內侍接過轉呈。
李世民沒接,“念。”
“突厥名馬三千匹,羊一萬頭,突厥美人二十。”
李世民哈哈大笑,“頡利有心了,既然來做客,那為何不早點直言?這禮物朕收下了。”
收了頡利之禮,李世民轉手卻又全都賞賜給了臣子。
昨天隨皇帝出城的八騎,每人賞突厥美人兩個,馬十匹,羊百只,其余馬匹賞賜給軍中將校,羊賜給長安守軍。
執失思力再呈上一封信,卻是頡利的約盟信。
李世民卻只是冷冷拒絕,說大唐與頡利早就結過數次盟約,但頡利每次剛結盟后便撕毀盟書入侵,所以大唐已經不再相信頡利了。
“陛下,我家大汗言,先前盟約是與武德天子訂的,如今新皇繼位,所以還要與新皇再盟約,此次約定后,再不互犯。”
“頡利言而無信,朕不信也。”
蕭瑀和封倫兩位仆射,這個時候便上來勸說,充當和事佬。
兩位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李世民這才終于有點松動之意。
“盟約也行,但不能按以前的方式來,就按你們大草原上的習俗來,頡利主動求和約盟,那就讓他獻上貢金并送女來和親。”
一番討價還價之后,執失思力口頭答應奉上攜帶馬五千匹,牛羊三萬只,并約定以后每年向大唐貢馬三千匹,羊一萬頭。另外執失思力同意,回去請示頡利,讓大汗將女兒送入唐庭和親。
談完后,執失思力馬不停蹄又趕回渭北大營,得了結果后又趕回長安。
頡利對李世民的條件不肯同意,他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這次他愿意在先前的那三千匹馬一萬頭羊之后,再加一倍。然后以后每年,突厥可以向唐獻馬五千匹,但這個獻不是白獻,需要唐庭回賜,唐朝每年需回賜絹十萬匹。
這等于就是絹馬互易,一匹馬換二十匹絹,于眼下來說,這個價格還算公平,畢竟突厥直接把馬送到長安的話,價格也差不多是要這么多。
可李世民卻不愿意了。
“馬,朕就不要了,你們將去年抓走的中書侍郎溫彥博送回,另外歷年掠往草原的漢人也要送還,至于你們想要以馬易絹,朕現在幽州已經開放了邊疆馬市,你們可以去那互易。”
執失思力沒料到唐王對于絹馬互易居然會不同意。
執失思力再次離開長安,去回報頡利。
顯德殿里,君臣仍在議事。
“臣以為,頡利提出的這個絹馬互易倒是個好事,每年用十萬匹絹換五千匹馬,并不虧。”封德彝道。
而持反對意見的主要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他們認為,這次就算和議結盟,也得要讓大唐占一個主動位置,就算要絹馬互市,也不能加在這次的盟約里,如皇帝所說,幽州邊境已經有馬市,完全可以在那邊市易,不必放在和約里面。
皇帝問諸大臣意見,最后問到秦瑯頭上。
秦瑯支持老鄉房玄齡,“最好還是不要把這絹馬交易放到盟約上,這應當只是個雙方貿易行為,若單純為貿易行為,則一切按交易規則來,絹馬價格會有高有低,突厥人的馬也會有好有壞,甚至我們的需求也會有高有低,若現在就定死了一年五千匹馬,換十萬匹絹,會有很多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