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屬下們的詢問,鄭元璹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拒不修改命令,依然維持原令,不許百姓捕蝗。
“可是現在蝗蟲已經越來越多,據鎮撫司發下來的治蝗手冊上說,蝗蟲由卵孵化為蟲,只有一個月的時候就能長出翅膀,到時就能集群飛行,一日夜甚至能飛行三百里。我們若是再不捕蝗滅蝗,到時這蝗蟲一長翅,可就飛的到處都是啊。”
“蝗蟲施虐,我們更得虔誠祈禱!”
屬官們怎么勸說,也勸說不動這位刺史,于是大家只能嘆氣退下。
鄭元璹雖然到任刺史沒多久,可一來也是做了不少實事的,比如說修孔子廟,興建州學縣學,勉勵生徒,親自教誨,人也正直清廉,故而還是有不少威信的。
······
秦瓊原本打算先去豳寧涇原諸州,然后再去涼甘等諸地,最后經秦隴等州返回,岐州算是回京最后一站。
可是現在他聽了秦瑯的介紹,知道了岐州這個京西大州,在治蝗一事上居然最不積極,甚至與朝廷的決策背道而馳。
這一切的關鍵便是鄭元璹。
這位曾五次出使突厥的功臣,也是有名望的名門士族子,居然還在天天祭祀蝗神祈禱上天解決蝗災,這使的岐州的蝗蟲災害等級已經在不斷上升,甚至岐州的糧價也是漲的最厲害的。
百姓都在擔憂蝗災不可控制,于是糧食不斷飛漲,偏偏鄭元璹又反對強征百姓大族手里的糧食,于是乎,這糧價就再不受控制,現在據說岐州糧食斗米千錢,還有價無市。
在這種情況下,秦瓊只能臨時改道去岐州親自督察治蝗救災。
岐州,長安之西,古稱扶風。
秦漢時,有中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之稱,號為三輔。
這是京師的西大門,但現在這個西大門已經完全失控了,蝗災嚴重,糧荒嚴重,百姓惶恐不安。
到處都在搶糧食,可糧店每天只限量出售極少糧食,地下糧市則十分猖狂,價格每時都在變動。
秦瑯等進入岐州后,田野里根本看不到如其它地方一樣的熱火朝天的捕蝗場面。
地里新長的綠苗,已經所剩無已了。
地上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跳蝻,這些跳蝻肆無忌憚的在啃食著青苗,歡快的成長著,不少已經成功的蛻皮數次,即將長出翅膀,可以遷移了。
“腐儒誤國!”
秦瑯氣憤的罵道,其它各州都在全力的控制蝗情,可岐州卻放任蝗蟲發展,甚至禁止百姓捕蝗,這里簡直就是蝗蟲的繁殖基地,不出十天,第一批飛蝗就要飛出岐州,開始禍害其它地方了。
一天能最多飛三百里啊。
這岐州的蝗蟲一成型,那其它州的努力就全白費了。
路過一處村莊,許多村民在圍著一間蝗神廟在祈禱,一只巨大的泥塑蝗蟲正在享受著他們的膜拜。
甚至有一群光頭穿著僧衣,正在那里傳授咒語。
“此乃咒谷子種之令無蟲蝗災起陀羅尼咒,取種子一升,咒二十一遍,便可保此種子耕種后再無蟲蝗災害!”
那些光頭們正在大肆宣揚他們的咒田土陀羅尼咒,只要向他們獻上糧食一斗,便可傳授他們開過光的符咒一張,說拿回去對著種子念咒便能生效,以后種下去不懼蝗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