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舍才有得嘛,大家天寒地凍的趕來幫我做工,我也不能虧待大家不是,反正都是自家養的雞鴨,魚也是剛水里撈的,紅白蘿卜也是自家種的,不費幾個錢的事。”
或許是因為人多,又或許是因為這算是野炊,一頓飯倒吃的格外的香。
秦瑯都不由的吃了幾大碗。
老王卻是吃的心不在焉,一雙眼睛總盯著那些人,不停的在那數落,那個家伙已經是吃第八個蒸餅了,那個家伙都打三回雞吃了。
還眼尖的指出有個家伙偷偷的把菜裝起來,明顯是要帶回去吃的。
他甚至要去當場揭穿那個漢子。
秦瑯拉住他。
“算了算了,大家也都挺辛苦的,今天就算了,從明天起,跟大家宣布一下,可以放開了吃,但不允許帶回家便好。還有,晚上做完工,離家遠的盡量還是就在這居住,晚上燒起火來,不要凍到了。”
“要回去的,讓大家結伴而行,不要獨行,工具就放在這里,我們替他們保管,答應給的那頓糧食,記得發給大家。不回去的,那頓糧食我們替他們先存著,回頭一起給。”
工分定了標準,兩個工分是一升炒面雜糧,一個孩童給一工分,一天能得半升。而一個少年一天能得兩工分,中男可得三工分,青壯婦人得三或四工分,青壯得五到六工分,表現最突出的猛人,可以拿到最高十工分。
其實這種雜糧炒面也并不值錢,但如今畢竟還是災荒之時,秦家的條件已經稱的上是很好很誘人了。
這些工分相當于能兌換的工錢,晚上這頓糧是額外先給的,是按當天工分的一半給。
當天吃兩餐,再拿完這頓糧,回頭還能再一起結算兌現一次。
“有個家伙吃了十二個蒸餅!”
老王臉色不太好看。
蒸餅其實就是雜糧饅頭,雖說是雜糧的,但可不是小饅頭,那都是大鏝頭,普通人一頓四個應當夠了,這還是因為這年代人副食少,要不然若是放后世兩個這樣的就夠一頓了。
秦家已經放開了任大家吃,結果好多人都吃了五六個,甚至有吃七八個的,可有個家伙太猛的,長的跟個高竹竿一樣,人瘦的很,但特能吃,吃了兩碗菜兩碗湯,還硬是吃了十二個蒸餅。
娘的,真是放開了拼命吃啊。
秦瑯卻只是哈哈一笑。
“沒事,能吃的也能干,大家這是頭一頓,等干幾天下來,就不會再吃這么多了。”
他很能理解這些人的,在后世他小的時候,常會聽爺爺外公他們那輩人講起以前多能吃的故事,就有一頓吃幾斤紅燒肉的猛人,還有一頓吃七八碗米飯的大牛。
爺爺能吃他沒見過,但他曾見過自己叔叔吃七碗飯的壯舉,跟人打賭,硬生生的吃了七碗飯。
所以現在這些大胃王,秦瑯并不覺得不高興,反覺得大家其實以往過的挺艱難的,否則誰會有這樣好胃口。
下午。
大家干活的熱情更加高漲了,大家呼喊著號子,甩開膀子奮力干活。
吃的時候不甘示弱,干活的時候更是不用催促,這就是鄉民們的純樸,主家如此大方,大家自然也就要更賣力的干活,否則豈能對的住主家?
總不能被人說吃起來厲害,干起來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