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冤嗎?
鎮撫司在丹陽身邊也有暗樁,那暗樁探的這事后便立即報告給了魏昶,魏昶跟秦瑯的關系不一般,哪怕現在兩人不是上下級了,依然還是暗暗通知了秦瑯。
這種事情鎮撫司那邊也不太好處理,秦瑯只好先來跟皇后說。
長孫倒也果決,當下提筆寫了一封懿旨給秦瑯,“你持這個去鎮撫司,調人拿下那淫僧,嚴加審問清楚,回報于我。”
秦瑯接旨。
“昨日顯德殿議事,你被封相等彈劾,沒事吧?”長孫有些擔憂的道。今日召秦瑯來,其實也是詢問這事。
雖然昨日的廷議,因為最后皇帝的提前結束會議,沒有結果,但長孫也聽出了此間兇惡。
“娘娘不用擔心,要做事總是會招惹到人的,只要我行的正做的直,便身正不怕影斜,臣為朝廷做事,考慮的是朝廷和陛下的利益得失,只要是對的,臣愿意沖鋒陷陣,甘冒矢石!”
“你們父子的忠心陛下是知道的,只是有時做事也要講究下方式方法,做事也得惜身。若是身都不存,這事又如何能成?你不年輕,越要小心謹慎些。改革之事,牽一發而動全身,須得謀定而后動,不能操之過急,一件件來,先從小處輕處著手,慢慢來!”
“謝皇后娘娘指點!”
“若是政事堂諸公實在意見大,也許陛下不得不暫停計劃,你也可能受影響,到時你擔了委屈,也別有怨氣。”皇后又道。
“臣豈不知曉,臣就是陛下的一馬前卒,指哪打哪。陛下說沖,臣便沖,陛下若說撤,臣便撤。”
長孫聽了不由的大為欣賞,人年輕敢沖,又不是一根筋,這樣的臣子確實難得。
“你現在雖不在崇賢館了,可有空也還是要多與承乾親近,指導下他的功業。”
“臣明白!”
離開東宮的路上,秦瑯在想著今天的這個召見的含意,不是皇帝召見而是皇后召見,但又說了這些說,那么無疑,這次召見其實是皇帝本意了。
看來朝堂上的阻力確實很大,王珪和魏征這兩個噴子帶頭沖鋒,戴胄、孫伏伽、韋挺等緊隨其后,又有左仆射封德彝押陣,這些人的聲勢確實很大。
李世民也不敢再一意孤行,看來事情一時半會不會有結果,但僅憑長孫無忌、房杜三人還沒有表態,就能說明,其實李世民跟最核心的班子已經是達成了初步一致,他們是支持秦瑯在前沖鋒的,只是現在反對的人多,于是他們便不動聲色的在那觀察。
不過秦瑯不怕被犧牲,因為他相信李世民沒有其它的選擇,眼下只有他的這些策略,既能夠滿足李世民的需要,又是最迅速有效的。
李世民要救災,要滅梁師都,要準備打突厥,所以他要維持這支禁軍,要御訓武官,要整頓府兵,這些都離不開錢,大筆的錢。除了秦瑯的這些辦法,誰也變不出來那么多錢來。
騎上豹子頭,秦瑯對殿前司的人點頭謝過,打馬而去。
這殿前司是皇帝新設的衙門,統領左右千牛衛。殿前司的設立,實際上是健全了皇帝對北衙六軍的控制,玄武門外有百騎司控制左右羽林軍,外城有鎮撫司控制左右金吾衛,現在駐于皇城的左右千牛衛,上面也有一個殿前司統領了。
殿前司的殿前使現由長孫無忌兼任,副使卻是名宦官擔任,是皇帝秦王府里的老人了。
秦瑯暗里佩服起皇帝的手腕越來越高明后,打馬一路來到了平康坊鎮撫司衙門。
入衙后先去拜訪了下張亮。
“三郎又是約我去拜訪那些禿驢的么?”張亮笑著道,不過秦瑯聽出他這笑聲里倒是有了幾分生份,鎮撫司配合轉運司干活,最后成果累累,轉運司上下受到皇帝嘉獎賞賜,鎮撫司倒什么也沒撈著。
下面的人不太高興,張亮也不滿意,他也一個子兒沒落著好呢。
“奉皇后旨意,過來借調幾個人辦個案子,用過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