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護兒后來在江都被叛軍殺害,其子來六郎等也皆被殺,唯有年幼的兩個兒子來恒來濟兄弟兩因在老家躲過一劫。
兄弟倆打小得秦瓊資助,在家鄉讀書,棄武習文。
“你們兄弟倆個俱過道州成為舉人,今次來京,要考哪科?”秦瓊問。
“回齊國公,我們準備考進士科!”
兄弟倆個雖年輕,但也曾拜過名師,學習也刻苦,倒是志向遠大。
“進士科可是最難考的,錄取率最低,你們為何不考明經科?”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三十歲考中明經都算老了,而五十能中進士都算年輕,可見進士科之難。但兄弟倆無疑很有自信。
當年來護兒是秦瓊的上司,待秦瓊如子侄,秦瓊與來六郎曾經關系莫逆,這樣算來,來恒來濟雖然年輕與秦瑯相當,但實際上卻跟秦瓊一輩的,反倒是秦瑯比他們晚了一輩了。
“懷良明年雖知貢舉,但可幫不了你們,要清楚這個。”秦瓊提醒。
“我們也知道這次科舉改革,不再只看中家世、名氣,所以我們更有信心考進士科,我們也從不想過要走翼國公的門路,今次入京,連干謁詩卷都沒做。”
唐代士子們先前的科舉考試,太簡單,也太受考官等影響。故此士子入京后,都會想辦法去找當朝的王公高官們投卷,把自己平時寫的好的詩賦文章匯集成卷,名為干謁卷,投給這些當朝的貴人們,希望他們看過后欣賞,然后向主考舉薦他們。
若得貴人舉薦打招呼,考試時就算成績不好,都不要緊,往往都能選中。
但是這次不一樣了,糊名閱卷,還新建了貢院格間考試,進去還得搜身,考題更是到現在都只有秦瑯這位知貢舉一人掌握,無從泄露說起。
秦瑯看著這兩位年輕士子喊秦瓊義兄,總覺得他們在占自己便宜,自己豈不得喊他們義叔?
他很想說不如各論各的,但秦瓊這人比較死板,所以還是算了。
“我明年知貢舉,肯定會恪守公平公正,我不能給兩位世叔什么額外照顧,但能保證你們能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只要你們確實有才,考試發揮正常,那么我便不會讓你們被別人排擠,我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來恒來濟兄弟一聽,不由大喜。
能得到秦瑯這個承諾已經足夠了,若以才華論名次,他們當然不懼任何人,不敢說奪魁,可起碼也能保證今科進士科考試爭個前十。
秦瑯想起這兩位好像都是高宗朝的宰相,那么考進士應當是沒問題的。
秦家在軍方的地位現在很強,但于士族中影響力不高,如今主要還是依靠與博陵崔氏的聯姻,不過秦瑯始終覺得博陵崔氏不太可靠,倒不如好好扶持一下來家兄弟。
秦瓊留來家兄弟在府中一起吃年夜飯,兄弟倆也不客氣。
“不如兩位世叔在京期間,就暫居齊國公府,也可以順便指導一下我這幾位兄弟們啟蒙讀書。”秦瑯提議。
兩人現在租住在平康坊里,兄弟二人一直得秦瓊資助,家里也還有些產業,倒也不缺錢,不過能寄住齊國公府,便能加近兩家的關系,這是好事。
聊了會。
管家報說國子監助教許敬宗來了。
“我去迎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