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單獨留下了王珪。
會議結束。
秦瑯跟著長孫無忌等往外走。
“這事情看來還有反復啊!”
“放心,誰擋路就踢開誰。”長孫無忌倒是一副很淡定的模樣。
秦瑯一驚,難道李世民留下王珪,是要對這位也下手?可為何留下他,這是什么操作?
結果秦瑯當天晚上便聽到了消息。
參政王珪因泄露禁中語,罷相,貶為同州刺史。
正在院里烤著雞翅的秦瑯聽到阿黃跑來告訴的這消息,還有幾分不肯相信。
“從哪聽來的?”
“長孫相公派人送來的消息。”
王珪被算計了,李世民算計的他,他留王珪說是商議機密,結果當天皇帝跟王珪商議的機密就傳的到處都是,皇帝便以此定王珪泄露禁中語罪,這可是重罪,一般情況下砍頭都算輕的。
皇帝只罷其宰相,貶為同州刺史,這當然是留面子了。
罷相的旨意,是由翰林學士岑文本起草的,也是白麻。
“難道皇帝算計王珪?”
想不到李世民居然也出這種壞招了。
不過等第二天上朝后,秦瑯才知道倒是冤枉了李世民了,因為李世民昨天留王珪其實是勸說他以大局為重,不要處處反對新政。皇帝是親自勸說王珪。
然后呢,王珪當天晚上跟兄弟和兒子們便說起這事,也沒跟外人講,就是家里幾個人關起門來講。
問題出在王家有鎮撫司的暗樁,偷偷的把這個消息上報,然后李世民馬上就知道了。李世民很惱怒,我親自勸你你都不給面子,居然還跟兄弟子侄到處說?
既然你不識趣,那就休怪朕不客氣。
于是乎,李世民直接就以泄露禁中語之罪,把王珪罷相貶出京去了。
這操作,也是騷的一批。
但也確實沒冤枉王珪,這種禁中語,是皇帝與大臣的機密對話,你怎么能告訴第三個人聽?
管你是跟兄弟還是兒子說,說了就是罪。
于是乎永寧縣男爵王珪便從參知政事、黃門侍郎貶為同州刺史,黃門侍郎才當兩天就沒了,也是創下記錄了。
總之,這是激烈的斗爭。
皇帝跟宰相都已經到了這種撕破臉皮相爭的地步了,李世民也確實是急了眼了。
再次早朝。
殿上氣氛就又大有不同了,原先那些反改派們本是團結一體,可在封德彝、王珪兩個都倒下后,明顯已經出現了分化,有些人害怕了,退縮了。有些人,還在堅持,可他們的勢頭已不復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