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市自然是要繼續保存發展,但東西兩市的定位是大型集中市場,相當于是長安的批發交易中心,而各坊則是一些商業街。
因為今年情況還算樂觀,所以現在朝廷重新放開了酒禁,允許賣酒了,但關中地區還是禁止釀酒,只準販賣關外運來的酒。秦瑯的國公酒坊還是挺受打擊的,現在也只能是在山南、蜀中、淮南、江南等地設立酒坊,把酒釀好了再運來關中銷售。
可現在生意剛穩點,朝廷又已經開始準備征收茶酒專賣稅了。
對于酒稅的征收方式,最近朝會時也是爭議不斷,主要是形成了三種觀點,一是專賣,就是所有酒,不管是官還是私人釀造的,最后都得交由官銷,就是與鹽政一樣。官府收購后,加錢出售,實際上加的錢就是酒稅。
另一種則是認為應當半專賣,就是不直接收購,而是規定酒曲必須買朝廷的,對酒曲高價賣,實際酒曲就等于是向酒商征收的酒稅。
最后一種稅法,主要還是秦瑯提出的,他認為前兩種方法不太適用于酒,第一種專賣法,官府的成本太高,人為增加了成本,不合算。而第二種出售酒曲法,也不太好,因為好多酒的關鍵就在于酒曲,不同的酒,所用的酒曲配方不同,朝廷如何掌握所有的酒曲呢?
秦瑯堅持應當實行商專賣政策。
就是商人要賣酒,必須先取得專門的牌照許可才能釀酒賣酒,沒有牌照的不能釀酒賣酒,根據商人銷售數額而征稅。
同時,朝廷也實行榷酒,就是朝廷的常平倉也會買入一些酒,然后售***如運往邊地邊市,與蠻夷胡人互市。
這其實相當于出口,出口的利潤肯定高,所以把這部份的出口酒利潤掌握在朝廷手里,或部份掌握在手里。
總之,都是為了賺錢。
是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而按秦瑯的推測報告,酒稅和榷酒,一年起碼能賺一百萬貫。
李世民一聽就心動了,最終還是傾向于秦瑯的酒稅法。
這稅法一旦實行,以后酒價肯定要上漲不少,對于那些好酒的人來說,以后他們飲的每一口酒,都等于是為大唐稅收做了貢獻的。
李世民嘗到了甜頭,雖然酒稅一百萬貫一年還只是紙面上的,但確實誘人啊。所以李世民這些天在努力的推動要把鹽鐵茶酒糖這五種商品,全都列入專稅之中。
糖這玩意都沒被他放過,秦瑯也是有些無奈。
自己明明現在也是糖商酒商,結果卻瘋狂揮舞著鋤頭挖自己的根,也是不作不死。
可這也是大勢所趨,所以秦瑯倒沒有什么舍不得,自己吃肉,總也得給朝廷分一些湯喝。
總之,稅還沒開始征,但轉運司常平局,已經擬常平倉除糧倉、布倉外,增加鹽、酒、茶、糖四個倉。
都是要借著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來賺錢的,說白了與民爭利。
但因為現在政事堂的宰相都是鉆錢眼里去的人,這是魏征原話,所以雖然魏征天天噴李世民噴秦瑯與民爭利,但沒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