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父親死后,他流落江南,為避禍只好在揚州剃度出家,研習佛典。上官儀畢竟官宦子弟,本身也是很有才氣,所以就算當和尚,人家也當的很有名,楊恭仁罷相后,前往楊州出任大都督府長史,實際上的江淮地區一把手。
楊恭仁在揚州認識了上官儀,楊恭仁是隋宗室觀王之后,與上官家以前也是有些淵源舊識的,恰逢朝廷搞汰佛道政策,楊恭仁于是干脆勸上官儀還俗,并推薦他參加科舉考試。
秦瑯記得歷史上這三人,都曾做到了高宗、武后時的宰相,這次進士考試,秦瑯確實很公正,沒有半點循私,可三人還是能夠殺出重圍,名列一甲,這就是真本事。
尤其上官儀,當了多年和尚,精通三論,是這方面的大拿,可人家解下袈裟,提筆考試,一樣能奪得探花郎位置。
這次科舉考試,其實是有不少人來跟秦瑯打招呼,想讓他照顧下自家的子侄什么的,甚至有人直接想要個名次啥的,秦瑯全都拒絕了。
上官儀長的很帥,三人中年紀稍長,確實一表人才,難怪人家的孫女上官婉兒,歷史上能翻云覆雨。
“想好去哪沒有?”秦瑯笑問。
做為本次進士科的一甲,又被宰相家榜下奪婿,所以他們三個如今的去留是極受關注的,早就有諸多衙門伸出了橄欖枝,想要拉他們過去了。
來恒便道,“現在有幾個地方讓我們選,分別是秘書監、弘文館以及翰林院,另外轉運司等地方也有意向,學生等一時還沒拿定主意,今次來拜訪座師,也想請座師給個意見。”
做為如今名滿長安的三位俊才,那真是三省六部任他們挑選了。
這些可選的職位里,秘書監、弘文館和翰林院這三個衙門,雖然是比較清閑的衙門,實權不高,但是有個特點就是清貴,尤其是還有機會能夠侍從君王,說白了這是一個能夠展示他們才藝文筆的地方。
耐住幾年寂寞,將來仕途會更順。
畢竟直接在中樞呆幾年,能夠鍛煉大局觀,更別說有機會能夠被帝王賞識,而破格重用。
而三省六部轉運司這樣的衙門,則更偏務實一些。上來就做事,升遷可能快點。
秦瑯笑了笑,“你們都是名滿天下的才俊,若從長遠打算來說,其實你們現在去秘書監弘文館或翰林院比較好,清閑一些,也就更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學習,也便于他們發揮自己的才氣長處,當然,若是你們想早點做事,那就直接到三省六部去,或者是直接來我轉運司,邊做事邊學習,成長會更快一些,只是也就沒那么清閑,會很累。”
這也是一甲才有的優待了,其它的二三甲新科進士,包括其它五科的錄取者,都還要再參加吏部的一場考試。
吏部考試也就是授官前的考試,要考的可就不再是專業的東西了,而是身言書判四項考試。
先試收判,書楷法遒美,判文理優長為合格。
試后而銓,察其身言,身必體貌豐偉,言須言辭辯正,四者合格,再經注,詢問所能,擬定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