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想不到承乾這么快也做好了詩,那就誦來聽聽。”
“詩名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秦瑯高聲誦完。
場上居然一下子變的安靜起來。
只有微風吹過樹梢,晃動樹葉的沙沙聲。
很明顯,大家都被這首詩震住了。
畢竟,太子才九歲啊,這首詩雖然看似簡單,但立意極高。
“好!好詩!”
國舅爺,不久前辭相位,如今為開府儀同三司、太子太師的趙國公長孫無忌高聲鼓掌叫好。
“陛下,太子這首詩寫的太好了。”
李世民嘴角上揚,終于也跟著大笑了起來。
“確實是好詩,承乾這首詩不錯,既十分應景,更顯示出了農民種地的辛苦,也提醒大家糧食的珍貴,更難得的是詩意之中透露出來的這股憫農仁慈之心,大善!”
小胖子李泰撇撇嘴。
他跟李承乾在崇賢館一起讀書,幾乎朝夕相處,哪里不知道文學并非承乾所長呢。這么好的一首詩,比他剛才做的那個可強的不是一星半點了,根本不能比,他絕不相信這是承乾的詩作。
他馬上懷疑起了秦瑯。
“秦學士,你也來做首詩吧,秦學士你之前的不少詩作可是極其有名的。”
這話一出,大家都望向秦瑯。
“懷良,你也來一首。”
秦瑯看了看小胖子,這小家伙,真是人心鬼大,剛才故意出風頭,現在還要擠兌他,小小年紀,難不成還就開始對太子之位有想法了?
“陛下,待臣想想。”
“秦學士,要不你也用憫農為題做詩一首如何?”李泰依然不依不饒。
“好吧,那臣就獻丑了,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五谷更豐登!”
本來最后一句應當是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不過在這種場合下,這種帶有批判性質的詩句明顯是不太符合主題的,于是最后秦瑯只好改了一句。
古人把收成好稱為豐,而連續三年豐,稱為登,兩次登,稱為平,三次登,為太平。
故此,在古代,五谷豐登,可是極為難得的,連續六個豐年才能稱為平,而連續九個豐年,方能稱為太平。
“好,這首憫農也非常不錯,當賞!”李世民捋須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