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源,自然就是洛水之源,這是在白于山下,北面翻過白于山就是鹽州了,洛源屬慶州,雖在關中之內,但其實算不得真正的關中人,那邊是沒有平原,只有連綿不斷的山和戈壁。
再加之北面到現在都有梁師都割據稱霸,所以當地百姓更苦。
小黑家條件也很差,他家沒有自己的田地,父親是地主家的長工,他打小就給地主放羊。
“俺們那地方田少,所以每到麥收時節,我們都跑到關中來做麥客。”
別看小黑年紀不大,但做麥客已經有好幾年的經歷了。
“我看你做事這么勤快賣力,你愿意留在我莊子上做事不?”秦瑯問。對于那些努力肯干,還知感恩的人,他都愿意拉一把,畢竟這樣的人難得。
小黑有些驚訝。
“留下來,做啥?”
“做啥都行,你看我這莊子不小,最缺人手,你要留下來,能做的事也多,但不管做啥,只要你肯干努力,我也不會虧待你。”
這個時代土地對百姓的控制能力太強,朝廷把百姓死死的綁在土地上,很難流動,也不許流動。
這種情況,對于秦瑯這樣的新興貴族來說,其實不是啥好事,因為這意味著他就算有許多生財之道,可發展起來卻缺人手。
雖然秦瓊今年給他買來上上千北地奴隸,可這些人也就適合干點粗活。
小黑沒料到幾滴眼淚,居然還換得如此機遇,當下就放下碗,直接對著秦瑯磕頭。
秦瑯趕緊扶起他。
“當不得這樣大禮,你來給我做事,我還得感謝你呢。老王,這兄弟我就交給你了,不要虧待了人家。”
老王笑著應下了。
午飯過后,繼續收糧。
連續幾天的爭搶時間,秦家三原的麥子總算都入倉了。
佃戶們今年也都很積極,搶收過后,便趕緊把這新麥送來莊上交租。
此時的佃租還是很重的,唐代地主們與佃戶一般都會立下佃租契約,對于租子,最主要的還是分成,其中主流是約歸各半,就是五成佃租。也有一些地主的佃租更高的。當然也有定額佃租,就是直接定好的租額,比如每畝佃租粟一石或是多少。
比如官府給官員的職田,其實就是交給地方的百姓佃種收租,按田地肥瘦佃租為二斗到六斗一畝,但是除了租糧外,佃戶們還得交田草,甚至還得自己把糧食運到城中衙門,或是折交腳錢,這兩部份的負擔其實很高。
當然,此時還有一些地主會包佃,即把田包給二地主,由他們再分包給百姓,并負責收租等。
秦瑯莊子與佃戶的租約,其實是前任地主訂的,秦瑯接收莊園田地后,也只能繼續維持與佃戶們的租約。
佃租是約定分成,各取一半。
而如果租借耕牛,畝再取一成。
這個分成,除了糧食,連麥草也一樣要分成的,甚至按約定俗成的規矩,佃戶們每年還得為地主們做一定的免費勞動等。
地主們往往還會在收租的時候,做些手腳,比如斗量糧食得堆的冒尖,實際上就等于多收了租。
秦瑯對佃戶們很客氣,若不是舊有租約,他甚至想降點租,不過考慮到這種行為容易讓其它地主們不滿,所以秦瑯倒也沒輕舉妄動。
不過他今年還是把牛租降了,從畝收一成,改成按畝折糧,直接派莊丁帶牛過去幫忙耕地,給佃戶們很大優惠。
雖然是佃戶來交租,但秦瑯依然讓人宰豬殺雞,大鍋燉肉。
標準的斗量麥子,不堆尖不冒頭,量好撥平,并且撥下來的糧食,也依然是佃戶們的,并不會把這些據為已有稱為火耗。
糧食入倉,交糧的佃戶可以帶上全家老少一起在秦家享用一頓新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