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國公府夏稅繳地稅糧兩千石,義倉糧一千石,社倉糧一千石。秦家還向各處莊子所在地的鄉社倉捐糧共五千石!
這些數字記錄在皇帝御案上的表章里。
捐的糧比繳的稅還多,秦瑯納糧捐糧九千石。
一石激起千重浪。
在皇帝的授意下,如今這消息滿天飛,傳的整個京畿都沸沸揚揚,李世民甚至讓邸報傳抄天下,讓各州縣的官吏們都知曉了此事。
李世民又翻起了另一道奏表,卻是現任同中書門下平章國計、戶部尚書兼轉運使戴胄所上,戴胄說翼國公府向常平倉售糧五萬石,在如今常平倉收糧價一百一十錢一斗的時候,他只賣一百錢一斗,主動降價,并一次性賣給官倉如此多的糧食,因此向皇帝請求嘉獎秦瑯。
夏收后,常平倉就已經開始在大力收糧。
只是剛經歷饑荒后,愿意賣糧的人不多,大家寧愿存著糧備荒,況且因為豐收,使的糧價快速下跌后,更讓地主們不愿意賣糧了。
這種時候,秦瑯帶頭賣糧,無疑就更突出了。
在長安常平倉吃下這筆五萬貫的糧食大單后,京畿的糧價也就應聲而落,原本還是斗米一百一,馬上就降到了斗米一百。
齊國公府接到在靈州的家主信件,讓他們也賣糧。
秦瓊現在也還有幾萬畝地,齊國公府一次性向常平倉售糧兩萬石。
京畿糧食收購價就跌到了九十五錢一斗。
長孫無忌、房玄齡、程咬金、尉遲恭,這些大貴族也都是大地主,他們也紛紛緊跟風向,開始向常平倉售糧。
于是糧價一跌再跌,幾日間就已經跌到了斗米八十錢,這引發不少許多地主們的恐慌,畢竟他們地多糧多,糧食不可能都留著自己吃,于是乎有人悄悄的售糧,一開始還只是賣一部份,但馬上被鎮撫司發現,暗中大力宣揚。
搞的更多的地主們恐慌了,糧食市場再次下跌。
連續數個下跌后,最后糧價甚至到了斗米五十錢這個價位左右波動。
雖然此后再沒有大的下跌,可從之前斗米一百一,到斗米五十,還是跌了近半。若跟去年糧價最高時的斗糧三百錢,甚至四百錢比,那就跌了數倍之多了。
雖說比起太平年間依然還是三倍左右,但這個價格已經是開國以來最低價位了。
沒有人知道的是,在這一輪糧食價格過山車中,最得益的并不僅是朝廷。
咸陽,渭河北岸秦家度假村里,秦瑯正跟承乾在那里算賬。
“咱們賺了這么多?”
承乾看著自己拔拉算盤半天后的數字,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
“沒錯。”
秦瑯扭頭瞧了眼,然后笑道。
“短短這么些天,居然賺了這么多。”承乾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