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請來了長安最有名的兩個雕刻師傅,請兩人各雕刻一本書版。
姓趙的老師傅雕三字文版,姓錢的老師傅雕千字文的書版,一個是七張版,一個是八張版。
兩個師傅能接到翼國公和太子的邀請,都很激動,接過版后立即全身心投入。
師傅們手藝精湛,技藝高超,一筆一劃都完美的還原了寫版。
為了保證質量,兩個老師傅一天只雕一個版,剛開始時兩人都有些緊張。老趙在第一張版最后幾個字的時候,就雕壞一筆,老趙精益求精,主動要求重來。
于是那張版廢掉,重刻。
本來秦瑯覺得用不著重雕,直接挖掉那個字,補一塊上去重刻那個字就行了,可老趙認為這樣的錯版有損他的名聲,依然要求重來。
老劉中間也廢了一版。
花了十天時間,兩人把各自近乎完美的作品交給了秦瑯。
為了避免印刷產生的磨損,雕刻師傅選的是質地堅硬的棗木。雕版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極有質感,更難得可貴的是兩位不識字的老師傅,雕出來的版跟秦瑯承乾寫的版完全相同,沒有一筆一劃的相差。
秦瑯仔細的檢查了一遍所有的版,其實倒不是信不過兩位師傅的技術,這只是應有的程序。
正常情況下,應當是寫版之前先核對書稿,然后寫完版后再核對無誤后,才交給雕版師刻版,刻完再核對。
最好是從審稿到寫稿到刻版,每個環節都有兩到三人重復審核一遍,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證零失誤,不會讓后面的工序因前面的失誤而白費。
老趙雖然不識字,可雕刻半生,各種字都見過,秦瑯的這種字體還是頭回見呢,因此雕刻的時候倒是多費了許多工夫,但雕完后也覺得這種字體很好看,這些版瞧的比承乾寫的那王法的行楷版要好看許多。
“師傅們手藝太精湛了,當賞。”
秦瑯檢查過后很滿意,一字十錢。
三字經八百字,另加書名等,不到千字,秦瑯直接給了一萬錢。老劉雕刻的千字文,加書頁一千一百字不到,秦瑯給了一萬一千錢。
這個價格已經很不錯了,畢竟前后也就十天功夫,好吃好喝招待著,這一天合著能賺一貫呢。
再老的師傅,也只是個匠人,比不得讀書人。
“不敢當此重賞!”兩位師傅連連搖頭。
秦瑯笑著道,“這是太子的賞賜,你們就收下吧。”
兩人推辭半天才高興的收下。
“兩位師傅不知道可否愿意留下來做事?若是愿意,我可以請二位師傅加入崇賢館印書局,給二位正式的刻工身份,以后就是東宮的人了。”
“每人每月十千工錢,另外刻版另有提成,帶徒弟的話也另有補貼,干的好,還有賞賜,如何?”
秦瑯為了留下這兩老師傅,條件開的很好。
老兩頭很驚訝,也很高興。
能進東宮去吃皇糧,當然好,雖說進了東宮也是干老本行,可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兩人興奮的答應了下來。
秦瑯看重的是兩個人的手藝,和認真的態度,書局剛起步,正需要這種老師傅把關。
“老師,現在雕版刻好了,接下來干嘛?”
“當然就是印書了!”
長樂坡秦瑯的別墅里,秦瑯和承乾爺倆湊在一起,神神秘秘的。
一瓶新研究好的油墨,比起普通的水墨來這種墨呈油性,這是專為雕版印刷而針對研制的,秦瑯前后投入了幾百貫錢進去,頒下重賞,召集了許多老師傅,終于突破了技術難關,成功量產。
取來一把刷子,蘸上油墨,在棗木雕板上均勻的刷上墨,接著,再取來一張顏色略黃的竹紙,把竹紙覆蓋在刷好墨的板上。
“再用干凈的刷子在紙背上輕刷!”
這就跟拓印一樣。
雕板是陽文,所以板上刷上油墨后再鋪上紙刷,便能把雕版陽文上的墨印到紙上。
秦瑯很小心,力道均勻,刷遍。
把紙取下,果然,雕版上的字已經全都印在了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