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以為頡利可汗會出兵后套嗎?”李大亮騎馬與秦瑯并轡而行。
“郁射設突然入朝歸附,只怕此刻頡利是非常難受了,以頡利的性子,估計會很惱怒,也極有可能要出兵。但眼下這個時候,氣候不利于頡利,各地受災也讓牧民們日子難過,就算出兵,估計也需要點時間才能集結起兵馬,而且出不了多少兵,起碼漠北以及東部的部族就來不了。只要我們速度夠快,搶先進駐豐州,那頡利就算來,也討不了好。”秦瑯對這個事情當然也有認真研究過。
李大亮很佩服這年輕人,不愧能這般得皇帝寵信,是有幾把刷子的。
“三郎,我們現在這一萬多人,又攜帶這么多商貨,只怕走不快,要不然我先帶騎兵疾馳北上豐州,三郎帶步兵緩行北上?”
“用不著這么辛苦,我已經去信我阿耶,讓他先抽調一支兵馬進駐豐州,再有歸化郡王的人回去傳話,讓他們配合,不用擔心頡利偷襲,我們正常速度走,來的及。”
突厥說白了是個部落聯盟,頡利這個大汗,也僅僅是個盟主而已。之前的郁射設,就相當于是這個聯盟里重要的一個部落首領,地盤、部眾、財富,這些都是郁射設的,頡利根本沒啥太大的約束力。
這跟中原大唐王朝的中央集權無法比的。
郁射設這一降,是真的連人帶地整個就歸附大唐了,頡利要討伐,還得征召部眾等,畢竟突厥雖說全民皆兵,也意味著本身其實沒有兵,要打仗,得臨時征召牧民從軍。
秦瑯說不急趕路,其實也并不慢。
畢竟是在大唐境內行軍,還是關中。
關中之地,那是大唐的根本,沿途皆是軍府城堡不說,道路也是修的最好的,遍地都有軍倉、正倉可補充。
所以這一路上行軍,既安全又方便。
出長安城時,都不用攜帶什么過多的器械糧草,每人帶上自己的那套家伙事,然后每人再帶九天的干糧,各團再攜帶半個月的糧草就夠了,但這些攜帶的路上并不吃,每天都是憑著兵部的關文,直接在路過的當地調取糧草。
府兵們每火十人還有六馱馱馬,騎兵們每人皆有戰馬,還是人配雙馬,就連步兵們,也人人都有一匹代步的坐騎,雖不能打仗,但也讓他們成為了機動步兵。
每天行軍百里,并不疲憊。
出長安,沿著涇河河谷一路向西北前進,過豳州、涇州,抵達原州,出關中西北大門蕭關,沿蔚如水便直抵黃河岸邊。
黃河北岸便是長城,長城下有秦瓊靈州邊軍豐安軍駐扎。
整整一千二百里路,秦瑯一行只走了十天,堪稱神速。
“黃河結冰封凍了,碼頭的船開不了。”
豐安軍的軍使趕過來拜見迎接,而豐安碼頭管船的官員則有些抱歉的對秦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