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建于北魏時的比干城,倒還是相對完備,但也早沒有了駐軍守衛。
秦瑯拿出地圖。
“我打算派兵進駐狼山口,修復北魏比干城和漢受降城,你覺得如何?”
李大亮眼睛一亮,狼山口位置特殊,一夫當關萬夫難守。
西面是狼山,東面是陰山,這狼山口向來是豐州進出塞外的一個必經之路。
“漢受降城毀棄多年,一時半會只怕難以修復,倒是北魏的比干城,還算有些模樣。”
于是秦瑯跟李大亮在那里討論了半天之后,決定派軍狼山口,簡單修復一下北魏鮮卑城,“就改稱大唐受降城,派駐一軍,軍號橫塞軍。”
李大亮則建議,“可讓橫塞軍派一部份出狼山口,于漢受降城舊址上設一堡寨駐守,以為前哨,若真有敵至,則也可點燃烽火,退守受降城。若無大敵,則可哨探巡騎山北。”
“還可在狼山上設烽火臺!”秦瑯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為了防止北面的突厥人是頡利的奇兵,秦瑯打算干脆在受降城邊設立邊市,讓山兩面的突厥人在此交易。
“我看不妨在豐州東面也筑城屯兵,以防頡利!”
李大亮在地圖上指出一處地方,“此處有一座拂云堆神祠,南面便是黃河渡口金津,其北面是呼延谷,又稱石門水,這是河套最大的一條黃河支流,其上游俗稱北齊溝,也是大青山和牛頭朝那山的天然分界。”
他選的這個位置確實不錯,正好處于前后套的中間,南面黃河,北面高山,中間還是一條河。
在呼延谷河匯入黃河之處,修建一座軍城,則正好可扼守交通要道。
“在此筑城,則距離狼山口受降城不過四百里,東西皆控扼交通要道,做為豐州門戶。”
聽說當年突厥大汗南侵,每次都要先到那座神祠云拜祭祈福,然后出兵渡過黃河南下。
“有戰則拒兵,無戰則可做為邊市,與前套突厥諸部互市。”
“善!”
“那就在此駐一軍,就叫天德軍吧。”
秦瑯召集豐州的將領們討論此事,結果程處默提出,“為何不在東面勝州干脆也駐一軍,還可在勝州北面的黃河北岸渡口筑座東受降城,如此一來,既可與勝州城互為倚靠,也可與西面的中受降城相互倚靠啊。”
秦瑯愣了下。
先前還真沒考慮過這個,一來是因為勝州都殘破無人了,他那個勝州都督也是個掛名空銜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