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壯的家長趕緊披上皮甲,背起弓刀,給馬備上鞍。
牧人讓年少的兒子趕緊騎上馬去向附近的兄弟報信。
程處默帶著人馬,如大雁展翅,分散包抄。
很快就圍住了牧民家。
程處默跳下馬。
牧民手持著直刀,面色驚惶。
“你是突厥人還是?”
“我們是高車人!”
程處默點了點頭,“可以到你帳篷烤下火,喝杯熱茶嗎?”
牧民不安,“你們是誰?”
“我是大唐豐州都督府東受降城振武軍使、左千牛衛千牛備身程處默。”
聽著這一長串的頭銜,牧民們更發敬畏。
“不知道尊貴的唐國將軍來這里做什么?”
“巡視邊境!”
牧民帳篷前停著兩輛大車,車輪極高,這也正是高車人的標志性特征。
程處默是知道這些高車人的,他們也被稱為敕勒或是鐵勒又或是丁零人,是鐵勒人的一支,他們的歷史很久遠,據說是古代赤狄的后裔,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稱為敕勒,因為他們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又稱之為高車。
他們最早游牧在貝爾加河以東、南地區,后來擴至葉尼塞河上游,與古堅昆雜居。再到后來,高車人遷徙南下,在北魏時,敕勒人大量參與北魏的戰爭,后來和許多鮮卑人一樣融入漢族。
敕勒人到如今,也是遷移分化最廣的一支胡族,從漠北到西域,從陰山下到中原,遍地都有他們的身影。
敕勒人甚至早就已經分出了許多不一樣的新族群了。
比如高車六姓,袁紇、回紇、紇骨等,事實上,又稱為鐵勒的敕勒人,數量眾多,族群也眾多,號稱幾十姓,真論部族數量,當遠在突厥之上。
在陰山南的敕勒人,其實已經有很多相對漢化了。
事實上,頡利可汗現在居住的前套汗庭一帶,在北魏時被稱為敕勒川,便是因為當時是南下的敕勒人游牧草場。
帳篷里,牧人的妻妾子女們害怕的擠在一起。
程處默摘下頭盔,去掉手套,坐在火爐邊。
他拿出錢袋,抓出一把錢。
“買你家十頭羊,給我的弟兄們吃。”
高鼻梁深眼窩,還是綠眼睛黃頭發的敕勒牧民看著那把錢,有些猶豫,“能不能拿其它的交易,比如鹽和布?”
銅錢在草原上并不是什么受歡迎的東西,牧民們更喜歡以物易物,因為交易不便,拿著錢在手里,還得再去交易一次。
程處默從身上解下一個鹽袋。
這里面裝的都是上好的細青鹽,一粒粒干爽澄凈,透著青色。
牧民一下子眼睛放亮,這是好東西。
“換換換!”
換了鹽,牧民又看上程處默的武器,這些器械十分精良,那橫刀馬槊,那明光鎧甲,那披風······
“這個不能換,這是軍械,國之利器,鎮邊神器。”
“我愿意拿皮毛換,還有羊。”
程處默搖頭。
“我還有奴隸,我拿奴隸換。”
“什么奴隸,哪族的,可有漢家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