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開始還好,結果爭來爭去,尉遲恭倒是先急了,居然直接對著李靖出言不遜起來。
李靖雖說是軍界老資格了,可將門出身的他,大器晚成,又因為之前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所以現在雖說是刑部尚書,可爵位也還只是永康縣公,實封才三百,跟尉遲恭這個一千三百戶實封的吳國公,還是差距不小的。
尤其是尉遲恭這人吧,向來有幾分跋扈,連李孝恭等宗室名王都瞧不王,所以對李靖這糟老頭子也沒啥客氣的。
吵到后面,甚至又擼起袖子來了。
“李藥師你要是不服氣,咱們就比劃比劃!”
李世民看到這場面,很是不滿。
論指揮打仗,尉遲恭肯定不如李靖,但若沖鋒陷陣,李靖也肯定不如尉遲恭,若說到忠心耿耿,則尉遲恭肯定勝過李靖。
但在皇帝眼里,兩人都不可取代的。
“夠了!”
“讓你們推薦合適人選,不是讓你們在這里吵架,甚至是要斗毆的,當朕這是平康坊夜市了嗎?”
尉遲恭還挺不服氣,說李靖這么一把年紀了,還要湊什么熱鬧啊。
李世民白了尉遲恭一眼。
雖說都是當年天策府的猛將,但尉遲恭這方面比秦瓊可差遠了,如今的秦瓊雖然因傷病原因,不復當年之勇,但在其它方面表現可圈可點,而尉遲恭呢,老是仗著年富力壯,仗著玄武門之功,懟天懟地的。
所以秦瓊這兩年仕途青云直上,早就拜相了,如今更是晉位三公,可尉遲恭呢?這兩年在朝中除了吵架,也沒干過什么正事。
他心里在想,或許是時候讓尉遲恭出去冷靜冷靜了。
爭吵后的第二天。
皇帝下詔,改封吳國公尉遲恭為鄂國公,調任襄州都督。
詔薛萬徹為靈州都督,刑部尚書李靖改任云中都督、朔州刺史。
李大亮任定襄都督,順州刺史。
柴紹出任延綏都督。
·······
尉遲恭在原來元吉的那座豪華府邸里接到這封詔書后,氣的一張黑臉都紅了。
他怎么也沒料到,搞半天,結果他被調到襄陽去了。
眼看著要干頡利,正是搶軍功的時候,怎么卻把他調到江漢去了?
什么意思?
他可向來是天子帳下第一心腹猛將啊!
如今秦瓊病了,不正當是他大發神威的時候嗎?
尉遲恭不服,跑去求見皇帝,結果李世民見都沒見他,只是讓內侍帶了段口諭給他,好一頓敲打。
然后尉遲恭就蔫了,當天就領了任命打馬出京了。
尉遲恭連年都沒在京過,可知皇帝確實很不高興。
而李靖、薛萬徹、柴紹也都是隨后動身出京上任。
一員員大將冒雪出京。
幾天后,秦瑯與秦瓊渡過渭橋,回到長安城。
本來計劃是一天后抵京,皇帝還計劃派人迎接,可秦瓊非要加速趕路,提前一天就悄悄入京了。
爺倆回京沒擺儀仗,也沒引起軍民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