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卻并不以為意。
“陛下,西域暫且先讓他們亂著也好,我們可全力先對付東突厥頡利可汗,不宜兩面開戰。歌愣雖不肯自立,但好歹也是對我大唐表了忠心,留下了長孫,這也算是一著伏棋,等他日時機一到,契苾部這顆伏棋將必有大用。”
李世民端起茶喝了一口。
“夷男是如何打算的?”
“夷男因為歌愣的態度還有些猶豫,但臣看他是已經心動了的,當年乙失缽率十萬帳從金山遷往郁都軍山,如今夷男統領的還有七萬帳之眾,實力雄厚,而且是東部鐵勒諸部中實力最大者,當年其祖父的威望還在,依然是漠北鐵勒諸部執失耳者!”
夷男人年輕,實力也較強勁,所以這種年輕人是很有野心的,一有機會,就想甩開別人當老大。
統葉護死后,他更不甘心給莫賀咄或是肆葉護當小弟了,又不愿降有殺父之仇的東突厥。
歌楞老了,雄心不在,一心求穩,不敢再輕易博取,但夷男年輕氣盛,他的眼眸子里一直在燃燒著野心之火。
“陛下,臣以為,既然歌愣老了,那不如就冊封夷男為鐵勒大可汗,讓他在突厥人的舊汗庭建牙,如此一來,一可牽制東突厥在漠北的勢力,二來可分化鐵突聯合的可能性。”
當然,最重要的則是讓頡利退無可退。
先在他后院燒把火,讓頡利想退回漠北都沒機會,不給他在漠北汗庭卷土重來的機會。
以夷制夷。
漠北之地太過遙遠,唐軍并不方便出兵北伐。
所以干脆讓鐵勒跟突厥人在漠北爭斗,大唐只需要專心對付漠南的頡利可汗便好。
“臣還有一策,可絕頡利最后一絲希望,那就是冊封突利小可汗為突厥大汗,讓其取代頡利,這樣叔侄二人內斗,頡利最后一點援兵也化為烏有,援兵還成為仇敵!”
突利小可汗什缽苾是始畢可汗之子,早年因為年幼,汗位被其叔父俟利弗設繼承是為處羅可汗,然后處羅死又被他三叔咄苾繼位為頡利可汗。
本來突厥人的汗位繼承制度,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就是立長不立幼,兄弟子侄甚至是叔伯都有機會繼承汗位。
突利的汗位繼承順序很高,可惜一直沒能繼承到,如今雖然被立為小可汗,管理突厥東方的契丹等各個部落,但一直被頡利壓制猜忌,尤其是去年兵臨長安時,被大唐來了個離間計后,叔侄的關系更是勢如水火,到現在也沒緩和。
中原對草原的分化離間之計從沒斷過,可草原人卻也一直吃這套。
“可大唐剛與頡利達成了新盟約!”李世民有點顧忌,想要點臉。
“陛下,大唐跟突厥達成過的盟約可有數個,可哪次突厥人遵守過?眼下正當趁他病要他命啊,切不可有婦人之仁,不能學宋襄公啊!”
國與國之間嘛,所謂的和約協議這些,其實都不過是基于實力相當時的一種約定,一旦實力均衡被打破,那么這些協議,其實還不如一張擦屁股紙管用。
“突利會同意嗎?”
“陛下,同意了最好,兩面夾擊頡利,就算不同意也沒關系,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甚至是大張旗鼓的給突利冊封大汗之號,授給金狼大纛和旗鼓金印,他接不接是另一回事,就算他不接,頡利就會相信他嗎?他們本來就互相猜忌,這冊封詔令一下,頡利就更不可能會相信他了!”
“那西突厥那邊呢?”
李世民又問。
統葉護一死,現在西突厥亂的很,左右五廂各支持一位大汗,而右五廂甚至還有不同意見,一團亂麻。
“陛下,這個倒好解決,我們先東后西,暫時不必真正理會他們。臣建議可以給莫賀咄可汗和肆葉護可汗各賜旗鼓狼纛,分別冊封為可汗,讓他們劃地分置,以天山為界,以肆葉護可汗與右廂五弩失畢部統天山以北之地,以莫賀咄可汗與左廂五咄陸部,統天山以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