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學士岑文本則起草內制,白麻拜封秦瑯進封衛國公,翰林學士承旨,參與執掌機要事務。
秦瑯還兼任了數個職務,安北大都護府副大都護、京兆府少尹、崇賢館學士。
實際上,秦瑯是再次拜相了。
翰林學士承旨這是一個極重要的職務,相當于半個中書令,而皇帝又授了秦瑯參與執掌機要事務這個頭銜,便等于讓秦瑯實際再次拜相了,和參政魏征一樣,也一樣可以入政事堂堂議了。
皇帝用心良苦。
秦瑯出任太子詹事的同時,給他提升了散階,從原來的輔國大將軍的武階,又轉回文階,還直接升到了最高一級。另一方面,秦瑯出任太子詹事時,還破例又兼了太子左衛率之職。
等于是還握有了東宮的部份兵權。
而另一方面,又讓他再度入中樞為相,參與機要事務,就是讓他再次成為了中樞決策大臣,這也等于是給東宮更大的權力。
李世民現在是徹底讓秦瑯成為了東宮代表,不是宰相兼職太子老師,而是太子老師任東宮詹事,兼職宰相,并統領東宮部份兵馬。
這種安排,可是極不一般的。
最重要的還在于李世民接下來跟秦瑯又說了一番話。
皇帝居然要把東宮十衛率加以改革,如之前南北衙一樣,東宮也搞成兩個體系,一個外府兵南衙兵,一個則是內衛禁軍。
皇帝居然說東宮十率,六率統外府兵,四率統內衛兵,外六率每率各統六個軍府六千,內四率下負責宮門、侍衛外,再建龍武、旅賁二東宮禁軍,各統三千。
秦瑯聽了這話,感覺有點尿急。
外六率就三十六個軍府,整整三萬六千人?
東宮內衛還新設兩軍,統六千人?
駐于長安東宮內外?
這不會是在釣魚吧?
想當年建成做為太子,手底下的東宮兵也沒這么多啊,他的長林兵不過兩千人,還是費盡心思從這里弄幾個,那里弄幾個拼湊起來的,這點兵還總被李淵和李世民找茬。
而李世民玄武門之兵,更只是靠著當時的八百王府親兵,結果就硬是逆風翻盤了。
難道李世民會不知道兵權的重要性,更不要說在長安城的兵權的重要性?
承乾確實還年幼,十歲的孩子,但十歲的孩子也不小了啊,再有過五六年,也就差不多成年了。
隨便給承乾在長安城里擁有六千軍隊,長外城外的關中河南還有三萬多人馬,皇帝真不怕?
“陛下,臣以為東宮設禁軍萬萬不可,長安城內現在有北衙禁衛六軍有三萬余人,城外有南衙十二衛番上之兵,雖經裁減番上數量,但也還保持著每衛在番三千,也有三萬六千。”
整個長安的南北兵馬,有七萬左右。
這個數量可不少。
秦瑯堅持拒絕皇帝要給太子下放更多的兵權,這絕不是什么好事,是十分危險的雙刃劍,一個不好就會割傷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