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柱國可是要實打實的軍功戰績,雖可錄前勛,但做為統軍大將,沒點硬戰績,是不行的,除非是襲勛,但那不是自己的功勞,也沒啥含金量、榮耀可言。
老程也是個膽子大的,可若說公然違旨越界,這也是大忌。
“程叔啊,這么大的戰事,六路齊出,各有任務,切不可輕易違反部署啊,否則容易出大事的。”秦瑯提醒老程,別只想著搶功勞,萬一搶出事來,破壞了戰前部署,導致頡利跑了等意外,那可就是大罪了。
“那有沒有什么既不用違反部署,又能立功的機會?”
“有當然是有。”秦瑯笑呵呵的提了兩個名字,竇紅線和李謹行。
“什么意思?”
“我嬸娘是河北都團練使,李謹行呢,是靺鞨首領,羈縻燕州刺史,他們呢名義上都是受幽州都督節制的,你現在將任行軍總管,是能暫時節制河北各府抽調來的行營兵馬的,所以他們名義上也是要受你節制,但他們非正兵啊。”
“哦,明白了。”
老程呵呵一笑。
既然非正兵,那么這些土兵、蕃兵,其實也是有很大的自由性的,在關鍵的時候,老程可以讓這些人出界越境的。
“若叔父真想立功,我還是推薦由蘇定方來挑選兩三千靺鞨騎兵和河北土團,先在邊界待命,一旦發現頡利往東來或往北走,趕緊輕騎攔截或伏擊,說不定還真就堵著擒拿了,到時只要頡利是落到你河北這邊的兵馬手里,這不也是要算到叔父頭上的嗎?”
“對,就是這么個理!”
老程討得錦囊妙計,滿意而歸。
·······
東宮武裝經過一輪調整,如今有了三千太子親軍。
因為之前秦瑯表露的態度,讓李世民很是滿意,所以這次調整時,特別把這東宮三衛府做了精選。
三千親軍,皆由五品以上武將和勛官的兄弟子侄們出任,個個將門武家出身,全是十六歲到二十四歲之間的年輕小伙們。
太子親衛,統一從七品下,太子勛衛,統一從八品下,太子翊衛統一從九品下。
而這三千親軍中隊頭到旅帥,全由皇帝從講武堂受訓武官中精選派來,校尉和郎將,更是久經戰陣的禁軍將校。
三千人分為五番,兩月一番。
一番是六百人,三衛各兩百,一次當值兩月。
一大早。
承乾早早的就讓人給他披甲備馬。
這位才十歲的太子,平時也是勤練武藝,騎射本領還不錯,尤其是箭射的很好。
對于承乾來說,這三千親軍是在他直接統領之下的,一個十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對打仗、軍隊這些感興趣了。
秦瑯到來時,發現承乾身上這套定制的鎧甲很不錯,全套加起來得有三十斤,各種長短武器箭支等還得有十來斤。
可他穿在身上,卻并不顯艱難。
雖說這主要原因還是鎧甲設計較好,負重是全身分擔,可這也還顯示出承乾不錯的身體素質的。
“老師,旅賁軍已經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