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隋朝時楊廣曾派大將南征林邑國,還破了其國都,奪了其金像而歸,但因為水土不服,天氣酷熱等原因,隋軍雖勝,可也折損人馬大半,難以在當地立足,尤其是當地土人雖敗可并不服,于是也只能班師還朝。
丟失的日南郡,也就丟失了起碼一千五百里的海岸。
據說在那遙遠的銅柱山下,當年馬援留下了一些殘疾老兵看守銅柱,到了隋朝時已經繁衍為一個數百人的村莊,這些人都姓馬,被當地人稱為馬留人。
“太遙遠了,那是天之南啊。”魚玄機也幾乎要哭了。
對于這些美人們來說,她們以前都曾是官宦千金,后來遭逢變故,淪落教坊,成為了長安交際花,再到嫁給秦瑯為妾,始終還是過的不錯的。
也幾乎不曾離不開繁華的長安城,如今說秦家要封往交州,在天之南海之角,怎么可能不害怕。
“萬里之遙,如何能行,阿郎,你能不能求求陛下,讓我們不要去天南了。”玉簫求道。
秦瑯有些無奈,她們一聽到交趾,就感覺跟要命了一樣。
“其實也沒有萬里之遙的,有些夸張。從桂林到我們的封地,其實也就一千七百里路,有一條秦漢起就有的桂林通交趾道,自桂林經永福縣至柳州,然后經嚴州至邕州,再往西南過大山,倒到我們封地了,也可以在邕州直接南下欽州,從海上航行到武安州封地的。”
其實這兩條線路,都還算不錯,并不算特別難走。畢竟從桂林到邕州(南寧),其實都是沿江河而下,桂林到柳州是白石水(洛清江),柳州到嚴州(來賓)是陽江(柳江。)
到了這里,可以從柳州直接陸路到南寧,也可以先順柳江而下潯州(桂平),柳江與紅水河匯聚成黔江,與南寧過來的邕江匯聚成潯江(郁江),所以也可以從柳州順江下潯江,再從邕江溯江到邕州。
這些水路都還是比較發達的,不論是載人還是載物都比較便利。
從南寧一直到憑祥友誼關邊界,其實也是有西江水道可通行的,唯有友誼關過去,要翻山越嶺過分水嶺的。
但距離畢竟也已經不遠了。
當然,若是從南寧到欽州,其實也是可先順邕江而下,然后再轉欽江直抵欽州港海邊,從海上航行到武安州的。
不管哪條路,水路都還是占主要路程,雖然有些地方也需要水陸轉換,可終究來說,還是較為便利的。
或者也可以直接出長江,或通過運河直抵杭州出海,一直沿海航行到交州,只是這個時代遠距離航海,其實也還是有一些風險的,容易遇上風暴、迷航、暗礁等情況。
所以能走內陸當然更好。
在長沙溯湘江而上,過靈渠抵桂林,這是自秦朝開始就成熟的一條中原通嶺南最重要的路線,桂林因此還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用心經營的嶺南橋頭堡,是當今嶺南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城市。
長沙到桂林,其實也就一千里多一點點。
長安到長沙,兩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