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征當年也是攻打始安郡的一支人馬,他兄長曹武徹在郴州平陽起兵,后建元通圣,號通圣主。曹武徹建元后,派兄弟曹武征為南征元帥,領兵進攻南面始安郡。
曹家當初也是郴州豪強,兄弟倆皆以勇武義氣稱名。不過曹武征還是缺少經驗,統兵數萬去打始安郡,結果先是去打嚴關,打了半年多沒打下來,然后又調頭往九疑山,以萌渚嶠進攻,但還是被李襲志守住。
曹武征在前線久攻不下,結果后方在岳陽稱王的蕭銑,派人聯合李襲志,乘虛進攻郴陽,曹武徹寡不敵眾,兵敗被殺。
曹武征聽聞后方生亂兄長敗亡,軍心不穩,李襲志又乘機率兵來攻,將其大敗。
曹武征便也干脆率部降了李襲志。
之后,曹武征率部守嚴關,拒蕭銑,戰林士弘,也是為始安郡浴血奮戰,立下大功。
李壟志安民理政于內,曹武征帶兵御敵在外,兩人倒也配合默契,守護一方。
當時曹武征不少部下以及桂州的豪強們,見天下大亂,梟雄紛紛割據,于是也有人想勸說割據一方。
曹武征雖統兵在外,但資歷威望都不如李,于是他安排人去游說李襲志,說您是中州的貴族,長期駐守在這邊遠的郡縣,四周之人,無論是華夏還是蠻夷,都對您心悅誠服,如今隋室無主,四海之內動蕩不安,您為什么不憑借您的威望德行號令嶺南呢?這樣您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成就南越王趙陀的事業啊。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襲志不是蕭銑。蕭銑本只是一個縣令,被一些軍頭們擁立稱王,建立梁國。而李襲志根本不想自立,他的回答是我李家乃中州貴族,世世代代都忠貞愛國,現在皇帝雖在江都被弒,但大隋宗庫社稷還在,我怎么能學狂妄的趙佗而自立為王呢?
說完,他就把那勸說他自立為王的家伙給斬了。
自此,曹武征等一群人,也就無人再說提自立割據了。
不過經此一事,始安郡內部也是開始有了矛盾,相互猜忌提防。
兩年后,始安郡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兼之文武不和,于是最終在曹武征等人的密謀下,最后秘密降了蕭銑,打開了嚴關,放梁軍南下。
始安郡也就此被蕭銑攻破,李襲志被俘,蕭銑看重李襲志威望,于是封他為梁國工部尚書,檢校桂州總管。
當時的蕭銑雖說號稱四十多萬眾,不過他以前只是個縣令,被一眾軍頭擁立稱王,所以南梁從一開始就內部不穩,蕭銑始終被軍頭們架空,諸軍頭先后封王,各控州縣掌握兵馬,實際也是割據一方。
蕭銑對這些人也很難調令的動,他對李襲志的不殺,也是打算用李襲志來反牽制下那些軍頭們。
本來曹武征暗里投降蕭銑,就是想借梁軍之手除掉李襲志,然后取代他掌控始安郡,誰料到蕭銑最后居然不殺李襲志,反讓他加官進爵,反倒是主動歸附的曹武征等人,并沒有受到多大封賞。
“現在怎么辦呢?”一名校尉問曹武征。
曹武征目光望著北方,喃喃道,“李公應當已經到了長安城了吧?這一次,估計不會再回來了。”
山蠻就是曹武征暗里挑運起來做亂的,他的目的也很明確,李襲志入朝,他本以為自己終于有機會了,誰知道朝廷并沒有讓他接任刺史,檢校都不讓。依然還是個桂州司馬,甚至有傳聞,還要調他去更南的安南道。
曹武征憤恨不已。
憑什么?
李襲志沒走,他一直壓在自己頭上就算了,可現在李襲志都走了,憑什么還不讓他來接任刺史?
隋季之時,他曹武征也是為始安郡保境安民立下過汗馬功勞的。
自為武人的曹武征有時想事情比較簡直。
你不給,那我就自己取。
可無緣無故朝廷也不讓,于是他就聽信了部下的建議,暗里挑動山蠻造反,本來還想等李襲志北上時劫殺他的,只是沒來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