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在桂州撫越城蠻也好,在門關敗金雞蠻也罷,在他眼里,那都不能顯示秦瑯的本事,只能說明那些蠻子本來就沒用。尤其是金雞垌這幾年的虛實,早被楊季元窺的詳細。
烏龜腳吃了,柳漿酒也喝了,那什么土肉醬秦瑯倒沒試,黑齒美人也送給阿黃了。
“姓楊的不來,則好多人也都會跟著觀望。再說了,若姓楊的不肯歸附,我們連諒山都過不去,要是繞道的話,這山里雖也有不少小道,可咱們這大隊人馬,大批物資可就十分不便運輸了。”
“就算有其它路,難道我就要繞路了嗎?”秦瑯反問。
一入門關,那么便都是他秦瑯的封地了,在自己的封地里,若還要繞路,那以后還如何號令封地子民?
還如何立足。
所以秦瑯只有一條路可以選擇,就是從這里到武安州太平縣城,他只能一路上這樣碾壓過去,誰不服,就打服。
他秦瑯不可能長期留在嶺南交州的,這趟過來瞧過封地,做些安排后他還要返回長安,甚至以后很難再經常過來。
若是這次不能把威立下,那以后就更難了。
“三郎,不如我去一趟諒山塢壁,跟姓楊的談談。我聽說姓楊的有個孫女長的挺年輕,還是個才女,會做詩。不如我去跟姓楊的代三郎提親,納他孫女來做妾。”秦用提出。
阿黃笑著道,“這主意不錯,我覺得光提親還不夠,還可以再授他個官職,安下他的心。”
秦瑯從諫如流。
“先禮后兵,咱們再給老家伙一個機會。我便授他為諒山縣令,授其子為諒山縣尉,再表奏他為諒山縣子爵。”
只要姓楊的愿意歸順,秦瑯是愿意給他保留一些權力的,比如以楊家地盤為諒山縣,跟門縣一樣設置。
楊家只須向秦瑯繳三分之一的兩稅便好。
“若是姓楊的還不滿意,我還可以舉薦他為武安州司馬,仍兼諒山縣令。我還愿意用錦繡千匹,黃金百兩求納楊氏為妾。”
······
數日后,親往諒山的秦用返回了鎮南關,帶回來不太好的消息,老家伙對于秦瑯的提親,倒是沒有駁回,他表示孫女若能嫁給衛國公,就算為妾也是受抬舉了。
只不過老家伙的條件很多。
老家伙愿意接受武安州司馬兼諒山縣令的官職,也感謝秦瑯為他表奏請封諒山縣子的爵位,可是老家伙不肯編戶齊民,不肯納稅,三分之一的兩稅也不肯納,更不接受諒山設立兩套班子,不歡迎秦瑯派人去檢校縣丞縣尉主簿錄事參軍等職。
而且關于諒山的鄉兵整編為諒山鄉團一事,他也不肯。
老家伙的態度很明確,他最大的退讓底線就是稱秦瑯主公,但絕不會交出諒山的控制權。
不編戶不納稅不服役,愿意送孫女給秦瑯為妾,也愿意送兒孫到秦瑯身邊侍從為質。
這就是他的底線。
當然,他也說了,以后每年都愿意向秦瑯進貢一批土產。
是進貢,不是納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