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元當年本是交州李佛子的手下大將,后來隋平李佛子后他降隋軍,做過交州軍校,也隨軍討過林邑,再后來入中原侍衛天子。
他隨楊廣東征過高句麗,見過大隋百萬大軍的龐大,但也見識到了高句麗人的兇悍頑強與狡詐。
而雁門之圍,也讓他見識到突厥人的兇悍之處同時,也看出了隋朝的外強中干腐朽本質,也正是在雁門之圍解圍不久之后,楊季元返回了交州,開始了楊家在諒山爭霸之始。
當年始畢可汗發四十萬騎突襲楊廣,短短時間,就把雁門郡數十城幾乎盡數攻破,只剩下了兩城在頑抗。
那一次圍城,楊季元數次受傷,有一處箭傷更是差點射中心臟,若不是偏了一點點,就早死在了雁門。
突厥人的強悍他是親身領教過的。
而這些年他在交州,每當聽到有關突厥人的消息時,也都會特意關注一二,這或許就跟曾經的交戰有關。
每每聽到的都是突厥人如此強悍,從始畢到處羅再到頡利,狼家兄弟一個比一個狠。
在長安傳來舊太子建成謀逆做亂被秦王所誅,秦王立為新太子后不到兩個月,太上皇退位,新太子登基,這時頡利卻帶著幾十萬騎南下,一路來到了關中,飲馬渭河,直逼長安城下。
聽到這消息時,楊季元還曾感嘆連連,就北方草原突厥胡虜太強了,從隋到唐都不能遏制他們,當年強隋尚不能,如今的唐又如何是突厥的對手?
他還判定,以后大唐只怕要任由突厥人欺凌了,甚至因此認定大唐難以強盛,無法超越楊隋,甚至大唐有可能要崩,天下再次大亂。
只是誰也想不到,那位馬上奪天下,甚至有宮變嫌疑的李世民,他繼位后不過短短兩三年時間,居然把朝廷治理的井井有條,甚至遠比武德皇帝出色。
當他先前聽說朝廷已經兵發六路北伐時,他很震撼。
可也認為這是因為當今天子比較善戰,找到了機會,用計離間了突厥君臣,導致突厥內亂,讓唐有機可乘,但依然認為,這次北伐不會有什么太大的效果,結果或許也就是頡利對大唐認慫服軟稱臣,但不會改變什么根本態勢。
而以突厥人的特性,或許要不了十年,到時又能卷土重來,說不定下次又要殺到長安城下了。
可是現在秦瑯跟他說,頡利已經被俘?
幾十萬突厥人被俘?百萬雜畜成唐軍戰利品?
整個東突厥,徹底淪為了大唐的國境?
這怎么可能呢?
“還有一個好消息,頡利被俘之后,突利可汗也已對請求入朝,如今陛下已經接受突利的請求,召他入朝,特賜封他為北平郡王,授右衛大將軍,并賜國姓李。”
“漠北的拓設阿那社爾,也已經請求歸附,欲谷設則被薛延陀擊敗后,西走依附西突厥了。”
“東突厥亡了!”
“楊公,如此天大的好消息,不如你打開城門,你我一起舉杯共飲,慶賀此大捷如何?”
楊季元怔怔的站在那,始終不敢相信。
秦瑯把長安送來的皇帝親筆信拿出來,讓楊季元自己看。
“這是陛下親自給我寫的信,楊公可以自己看看。”
城頭縛了個筐子下來,把信收上去,楊季元仔細看過,確實是長安天子的語氣,而看那字跡,是飛白字體,聽說長安天子李世民最喜王羲之書法,一筆飛白寫的極好。
再看信上用的印,不會有錯。
拿著信,楊季元沉吟許久。
最后只有一聲長嘆。
“把城門打開!”
“阿爺?”
“父親,這或許是那秦賊的奸計,切勿上當啊!”
可楊季元卻已經決定開城了,開戰之前,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秦瑯,等到開打后,才發覺自己孤立無援,而秦瑯反倒得了諸蠻們的支持。
更別說秦瑯輕松的斬殺了自己兄弟楊季初后,對他的巨大沖擊。
他見識到了這位年輕宣相的決心和勇猛。
本就騎虎難下的他,也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地,他知道自己面對的并不僅僅是秦瑯這萬余人,秦瑯身后是中原大唐,還有無數個萬余人。
就算能打贏這一仗,可接下來又如何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