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應當是為民主持正義的,而不是壓迫自己子民的。
就這一點,承乾的表現讓秦瑯極為滿意。
“殿下,公道自在人心,臣贊成殿下親自主持審理此案。”
身為監國太子,承乾自然是可以干涉這個案件的。
承乾頓時正義感爆棚,恨不得現在就舉行三司會審。
“老師,法是什么?”承乾問,“為何在這個案子里,法律卻反而不能保證公平和正義?”
秦瑯看著年輕的太子提出這樣的深刻的問題,倒有些意外。嘴上剛開始長毛的太子殿下,無疑還是極為稚嫩的,尤其是做為一個生下來,李家就已經建立了大唐王朝的皇二代,承乾是已經稱不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而是含著玉璽出生的了。
對小小的他而言,許多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就屬于他的,都應當效忠于他的。
上次他問過秦瑯權力是什么,而今天又問出了法是什么。
皇權和法律,這是統治者的核心兩件寶。
能搞明白皇帝的權力來源于什么,搞明白什么是法律,那么說明這個人已經觸及到了統治的核心。
或許對于無數的百姓來說,他們根本搞不清楚這兩點。
就是許多讀書人,他們的書上也絕不會直接論述這些。
不過對于秦瑯來說,當年那些枯燥的理論課,倒是很全面的闡述過這些。
何謂權力?權力其實就是利益關系的體現。
而法的本質,其實就是統治階級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
具體點講,法是指國家按照統治階級的利益制訂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而在封建皇權時代,皇權是統治階層的最高意志體現,法律說白了就是皇權意志的體現。
皇帝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告訴百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合法的,而哪些行為是非法的,違法者將受到怎樣的制裁。
孔子的學生曾問他如何治理好一個國家,孔家說只須尊奉五種美德,除掉四種惡政就可以,其中四惡政之首就是不教而誅,平時不給人教育普法,到時卻怪別人做錯而去殺人,這就是虐,其是暴、賊。
法律與道德似乎相同,但法律有強力執行,凡觸犯法律的都不只是道德遣責,而是有具體的處罰懲戒措施,并有相應的機構來保證其執行。
“法的宗旨,就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國家朝廷和臣子百姓的安全與利益。法律通過明示、指示、評價、裁決、懲治等方式來維護法律,最終體現皇帝和朝廷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