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漫天的箭雨、石彈從天而降,無數架云梯被抬到城下,一隊隊唐軍士兵舉盾銜刀,蟻附攀城,城中羌人基本上已經絕望了。
他們只撐了三天,最終還是選擇了在夜晚打開那扇沒有圍堵住的城門,向西逃跑了。
秦瓊故意放這些羌人跑出城后,才開始出輕騎追擊。
而唐軍也成功的收復了鉗川城。
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幾支人馬,能夠在圍三闕一這種心理戰術下撐過來的。一邊是猛烈的攻勢,城池笈笈可危,而另一面卻是一條逃生通道。
本就是入侵者的羌人,最終自然還是選了逃跑,他們能撐上三天,都已經讓秦瓊有些意外了。
不過逃出城,并不意味著就真的逃走了。
因為真正的殺招,其實就是從他們出城后開始的。在城中時,他們還能倚借城池的險要堅固抵抗,甚至能抵消不少唐軍數量等方面的優勢。
可一出城,他們就再無這些依仗了。
一心逃跑的羌人,甚至毫無斗志,而等候已久的唐騎,卻是蓄銳已久。于是一場追逐游戲開始了。
疲憊而又毫無斗志的潰逃之兵,面對著精銳兇悍的獵人唐騎。
任何有經驗的將領都知道,這是最可怕的局面,也是要千方百計避免的局面,將軍們都清楚,戰場上最大的傷亡,并不是來自于兩軍交陣之時,而是當一方潰敗后才開始的。
絕大多數戰死者,其實都是死在逃跑的途中。
當你背對敵人,甚至丟下武器,只想跑的比同伴快一點,只想早點逃離戰場的時候,一般你就很難逃離了。
要么被后面追擊的敵人一刀砍死,要么無路可逃后投降被俘。
真正能從潰敗的戰場上逃離的人,少之又少,一般都是最精銳的部隊,或是軍官們,因為他們都有馬,而且都會有忠心的衛隊拼死開路和殿后掩護。
而潰逃時,一旦受傷也難以得到及時的治療,很容易死掉,甚至會有不少潰兵因為沒有吃的而餓死。
一切如秦瓊所預料的那樣。
這場追逐游戲只持續了一天,棄城而逃的數千羌人,沒有一個能夠翻越岷山逃回黨項老家,要么半路被殺死,要么無路可逃而投降,也有不少慌亂中踩踏而死,或是摔死淹死的。
最后有一千八百多俘虜被帶回了鉗川城,另外的都成了路邊的伏尸。
鉗川戰役,秦瓊展現出了教科書級別的戰術,讓黨項羌人們明白什么叫做打仗,打仗不是打架斗毆,不是憑匹夫之勇。
他通過圍城打援,消耗了扶州細封步賴的兵力,也隔絕了他救援鉗川的能力和信心,最終讓鉗川城成了一座孤城。
再通過激烈猛攻和圍三闕一,瓦解了城中羌人的斗志,迫他們棄城而逃。
本來以鉗川之險要,是易守難攻的,就算秦瓊得了張士貴的支持,有兩萬五千大軍,但要硬攻下幾千羌人守衛的鉗川城,也不是短時間里能做到的,就算耗下來,可也絕對傷亡不輕。
甚至后勤的壓力都能讓秦瓊的兩萬多人馬,堅持不到城破之時。
可秦瓊最終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鉗川城拿下,除了收復鉗川,還全殲了這數千人馬,并殺傷了扶州細封步賴的兩千多兵馬。
當鉗川攻下后,秦瓊更是完成了戰略上的絕殺布局。
秦瓊控制鉗川,封堵住深入東面白水河流域的細封步賴等幾萬人馬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