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渾始終在走一條歪路,不管夸呂稱不稱可汗,其實都沒改變他們一直以來,都走的是宗室軍事聯盟制度。
做為吐谷渾汗國領導的核心王族,他們一直是以首領為長,以首領的兄弟、子侄、叔伯們成為吐谷渾國的權力中樞。
這其實跟匈奴、柔然、突厥、鐵勒等沒什么區別,甚至后來的蒙古啊女真也大體如此。
相對的,北魏其實已經走了另一條路,所以拓跋鮮卑奪取了北方半壁江山,稱為北朝,而鮮卑慕容家的吐谷渾,在經歷了三百多年后,已經外強中干,一片混亂了。
在這種制度下,其實就算是第一個稱可汗的呂夸,他的權力也并不是**的,他的兄弟、子侄、叔伯們,不但封王封公,而且都還擁有最重要的軍權,有著自己的領地,部族人口。
當年吐谷渾生子五十,代代傳承下來,如今早就繁衍了無數后代,但是在這三百多年里,吐谷渾家也出現了十幾個十分強力的家族,地盤大兵馬多,而且在吐谷渾朝中掌握要權。
大浪淘沙,吐谷渾現在便是十三名王為核心,他們都是宗室王族,各率本部,以名王家族為核心,以本部鮮卑慕容或是非本部的羌部、氐部一起組成,形成有地盤有部眾的半獨立性的封國勢力。
而除了十三名王家族外,還有不少異姓或異族的王,這些多是以前各代一些首領的姻親,也是當時較強的羌氐部族首領,于是聯姻封王。
比如夸呂的妹夫,拓跋木爾,就是拓跋八國中的一國之王,他家世氏實力強勁,所以夸呂也得籠絡他將妹妹嫁給他,并封他為嵬王。
如今伏允年邁,他的太子慕容順因為早年長期在中原隋朝長安為人質,又是漢女光化兒主所生的兒子,加之當年隋朝攻滅吐谷渾,楊廣曾封慕容順為可汗,派兵護送他回吐谷渾,欲以他為傀儡,招降納叛。只是那時吐谷渾雖兵敗,可伏允并沒死,所以后來隋軍送他到半路,結果吐谷渾人就把隋軍擊敗,并把歸附隋朝的一些部族給滅了。
經此事后,慕容順在吐谷渾國內,其實早就沒有了半點人心威望了。
老可汗年邁,太子卻又毫無威望,天柱王把持國政,各地名王全是實力派,在這種情況下,吐谷渾有什么樣的表現,其實都不讓人意外了。
反正垂死之人嘛,但也作不了多久死了。
唐朝送還太子慕容順時,其實伏允已經立了新太子了,他立了次子尊王為新太子,在慕容順回來后,雖然伏允又重立他為太子,可這也只是更加增加了吐谷渾形勢的復雜而已。
聽說尊王一直想重新奪回太子之位,而天柱王正是其最大的支持者,慕容順在中年多原,又是大唐送回去的,母親還是隋公主,其實還是親唐的。
故此,天柱王是吐谷渾國中反唐派的代表,幾次犯境侵唐,都是天柱王的主意,而現在跟在后面的無素,是天柱王的親弟弟。
山里風光很好,也很涼爽。
比起在黨項草原上奔馳的那段日子,其實在這山里更愜意,因為不用擔心四面之敵,只需要提防著后面的追兵就好。
山路難行,卻也讓他們能夠享受一段難得的輕松。
他心里在思考著吐谷渾。
黨項羌人無疑是吐谷渾的重要盟友,甚至可以說其實黨項早就已經加入了吐谷渾國了,黨項八部,其實也可視為是吐谷渾的八個封國,這與白蘭羌、白狼羌等是一樣的,本質上都是吐谷渾的附庸了,而以吐谷渾那種部落聯盟的本質,黨項、白蘭、白狼諸羌,當然也其實就是吐谷渾國一部份了。
吐谷渾自呂夸以來,做死不斷,也一直內亂不斷。
這是他們擴張到極限后的必然,也是他們開始與中原博弈的必然后果,中原絕不會坐視一個擁地數千里的強大勢力一直存在著,并威脅著中原王朝的核心關隴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