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這些話,已經充分說明了他認為秦瑯在虛報軍功了,三千輕騎入黨項腹心,轉戰兩月,能在十數萬羌人圍堵下活命都不容易了,居然還能斬殺三萬余人?
李世民不信。
秦瑯以此給麾下錄軍功,并隨后在疊州給他們頒給賞賜這事,皇帝更是不滿。
“陛下,斬殺三萬余不可能,這次羌人前后十萬人入侵,朝廷幾萬人馬出動,打了好幾個漂亮的殲滅戰,最終也才斬敵不到兩萬,俘虜兩萬余啊。”
“所以朕讓你去查驗,秦瑯說有左耳京觀,還說了方位地址特征,那你們就去找到那些地方,把那左耳京觀挖出來瞧一瞧數一數,核查一下數目。”
至于秦瑯打劫細封步賴等歸附羌人,并私分戰利品這事,尤其是自己私分了大量財物這事,李世民不打算無視。
“功是功,過是過,有過則賞,有過則賞,公私得分明,賞賜得公正。朕不能因為秦瑯有功,就無視他的過錯,否則只會給后人做壞的榜樣。張亮,你說朕該如何賞罰秦瑯?”
張亮趕緊搖頭,說這事他不敢發言,若陛下不決可以問宰相們。
廷議之上。
皇帝向宰相們問起這事。
長孫無忌搶先發言,“陛下,前隋時,大將史萬歲打敗了達頭可汗,但隋朝不予獎賞,反尋由降罪,此也成隋滅亡之因。臣以為,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小功不獎,則大功不立。雖有人彈劾秦瑯的一些罪過,但相比起他的功勞,那只是小過,瑕不掩瑜,陛下應當赦免他的小過,獎賞他的大功!”
這回連魏征也替秦瑯說話,“不以小過黜大功,不以小短掩大美,陛下,有功則當賞,當然,有罪也則當罰,但功是功,過是功,不能混淆。”
“蕭卿?”
御史大夫蕭瑀是負責御史臺的,專責彈劾監督的,他主張跟魏征差不多,功是功,過是過,功勞該怎么賞就怎么賞,過該怎么罰就怎么罰。
“朕也是與諸卿一樣想法,瑕不掩瑜,過不黜功。秦瑯援松州有功,破黨項有功,詔加封秦瑯武階為驃騎大將軍,賜絹千匹,增加封地食邑連同以前共一千九百戶。”
“然秦瑯治軍無方,罰俸三年,罷相,貶疊州都督。”
使持節,都督疊州諸軍事,疊州刺史。
廢芳州,劃屬疊州。
從宰相貶為下州都督,這個罰并不輕,雖說下州都督跟上州刺史一樣都是從三品,可疊州一共才多戶,并入芳州也才兩千來戶的州,還不如中原一個縣人口多。
一個邊境沖突,可能就舉州盡沒。
不過皇帝也考慮到秦瑯這樣的功臣,同時眼下西疆局勢,所以又加了道旨意,在疊、宕、武三州各設一個折沖府,三個中府三千人。
疊州置團結兵,每十丁抽一丁,差點土人,春夏歸農,秋冬追集,給身糧醬菜。
疊州內附之羌氐部落,征召城傍兵和側近軍,每帳抽一丁。
并特于疊州設邊軍一軍,賜軍號鎮西軍,兵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