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在城墻斜坡上,打起了一排密集的尖樁,直直對著濠溝,這些尖樁又大又粗,被士兵們稱為風暴尖樁,大大增加了城墻的防御力。
最重要的設計,還是棱堡和三角堡與半月堡的搭配,這些堡壘配合起來,如犬牙交錯,基本上實現了多層次密集火力的飽和覆蓋攻擊,完全沒有半點攻擊死角。
尤其是面對主要的敵人羌人來說,具有極大的克制騎兵的效果。
整個城堡很小,才五十畝地,但外面的這五個棱堡,十個三角堡,五座半月堡,兩道壕溝,并三道堤坡,卻能夠讓這座小要塞,武裝到牙齒。
羌人要想奪下此城,他們的騎兵完全沒有了作用,只能下馬一道道壕溝、堤坡、堡壘的突破,但問題是,在秦瑯設計的這種多層次縱深防御網下,就算突破攻取一兩座堡壘也沒有用,他同樣得面臨周邊多重密集火力覆蓋,尤其是所有的這些堡壘,其實都很小。
這有利于以少量兵力防御。
這種設計,兼有了古代中國的曲城設計和折角設計,把古中國的一些波浪城墻,敵臺馬面設計等融入,兼容西方的棱堡、多邊城堡的設計,形成了一座面積雖小,可防御力驚人的前線要塞。
城池平時可以儲備充足的糧草器械,加之城中有水井水窖,這樣一座堡壘,正常情況下駐八百人,可以對抗萬人不懼。最多能容納五千人守城做戰一年的糧草。
“真有這么神奇了得?”
席君買有點不信,這種城堡看著確實張牙舞爪的,可就是太小了點啊。
尤其是他不太理解,為什么要把那些三角堡、半月堡設在城外。
“當然了,立體交叉多層次大縱深防御,相比起一般城池的防御來說,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一般的城池,就算城高城堅,可其實也是線狀防御,只有薄薄的一層,如果集中力量單點突破,很容易攻破。一旦打開了缺口,那整個防御可能就難以挽救。所以大城防御戰,一般都會在外屯駐營柵,或在周邊保守城寨以守望相助,孤城難守,孤軍難援。”
“你知道前隋的洛陽城吧,當年楊堅讓建筑大師宇文愷筑洛陽城,整個洛陽城的設計規劃極為了得,但洛陽城除了城中布局規格了得外,他的防御力也是驚人的,當年宇文愷設計的洛陽城防御,就是大縱深防御,是多層次的。隋季王世充據守洛陽城,瓦崗的李密何等兵強馬壯,匯聚天下英雄,坐擁黎陽回洛兩大糧倉,不缺糧不缺兵,可打了幾年,硬是啃不下洛陽,就是因為當時洛陽的縱深防御效果好。”
什么東西都是一樣,玩的好,就能玩到極致。
一座小小的堡壘,玩好了,一樣能萬夫莫開。
“我唐軍比起羌人優勢在哪?首先一點就是在于裝備,我們甲堅弓勁,我們的甲裝備率高,弓弩裝備率更高。所以針對這些優勢,我打造的這座五星要塞,能把甲堅弓勁發揮到極致。”
秦瑯拍了拍碉樓上這一架架車弩,這可是三弓八牛弩啊,以三把弓的動力,可一次裝載七枚長矛一樣粗大的弩槍,殺傷射程達數百步之遠,一弩槍就能把人攔腰射斷。
而這樣的車弩,秦瑯在五星堡上布置了許多,每座棱堡、三角堡、半月堡上都部署有數架。
依托這些高大險固的堡壘平臺,使的車弩的威力發揮極致。
更不用說,這些堡壘平臺一樣是極好的弓弩手射擊平臺。
羌人來攻,首先就得面臨居于山坡上,還層層升高的城堡的設計,要被唐軍居高臨下的打擊。
更別說還有這么多道壕溝、坡堤,每道壕溝后還有羊馬墻,坡堤上又有風暴尖樁,壕溝底也一樣埋有尖刺。
要跨過這些壕溝坡堤,還得頂著堡壘上的弓弩。
唐軍甚至完全可以派出步兵在那一道道壕溝坡堤羊馬墻后面拒敵。
“這就好比我們平時對陣,如果一對一的打,殺敵一千,可能要自損八百。但現在我們據守這五星要塞,實際上就相當于在一個狹小的特定戰場里,以三打一甚至是五打一,十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