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幾個兒子倒是寄托了很大的期望,老大取名待詔,老二待封,老三待娉,很有幾分將來兒子們要受詔聽封尚公主的意思。
郭孝恪早年家里也只是個小地主,年輕時跟劉邦一個德性,好無賴不事生產,整天就想當個大俠,其實就是個街溜子。不過趕上亂世,倒也正好有了用武之地,投奔瓦崗,表現出眾。
雖說錯過了玄武門這波大好機會,可一個無賴街溜子,如今也是堂堂左驍衛將軍、陽翟縣公,還掛著個上柱國的銜,倒也還是混的不錯的。
他的三兒子倒也很有幾分遺傳父親,個個打小都是尚武崇俠不喜歡讀書的,書沒讀進去幾句,但要說這本事還真不錯。
老大待詔精通騎術,一把馬槊舞的極好,老二待封則擅弓弩,是個神箭手。
“郭隊,賊近二百步了。”
隊副湊到待封旁邊道,“是不是可以讓弩手開打?”
待封搖頭,他人雖年少,可卻長的老相,絡腮胡子,濃眉大眼,滿身的毛,明明二十不到的勛貴子弟,看著卻跟三十老男人一樣。
雖說隊中個個都比他年紀大,但待封的箭術早就鎮服全隊了。
“就那點羌賊,哪還用的著動弩?放他們到百步,我們用箭射就是了,都瞄準點射,別浪費箭支。”
五星要塞里儲存了不少弓箭,但弓箭消耗也大,現在補給不易,得省著點用,“我們盡量一箭一個羌賊!”隊副吹牛。
待封笑笑也不說他,一箭一人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最外圍的那道壕溝前還有一道坡堤,坡堤是一個斜坡,坡中間有一排粗木尖樁插進坡里,尖刺直指前方。
坡不算高,但有這尖樁也不好寬。
可處于前方半月堡和外層三角堡上的弓手們,卻能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整個五星要塞本就是節節升高的,而堡壘又是高高升起,更加便于弓手們了。
對于待封等人來說,再也沒有這么好的戰場了,簡直就是為他們弓手們量身定做的。
郭待封率五十個弓手,就駐于一個外圍半月堡上,他的旁邊有兩個三角堡,身后還有一個三角堡,前方還有一個方墩堡,每個堡上都是弓弩手,弩車。
堡與堡之間,有深深的壕溝,他們如置身于一座座孤島之上,可大家卻并不擔憂,反而覺得這孤島很安全。
羌賊還沒靠近外圍坡堤,可卻已經完全進入了前排堡壘弓手們的射程之內了。
郭待封不急,提起弓,看了眼箭支,抽了一支長箭。
這種箭最輕,射程也最遠,但破甲等效果一般,不過對付那些羌人應當是足夠了。
張弓,拉弦。
上好的柘木制成的弓,兩角用的是犀牛角,弓弦也是用的最上等的牛筋制成,這弓強勁無比,一般人也難以挽開,不過力大如牛的郭待封拉開這弓卻輕松無比。
多年的苦練,使的他早已人弓合一。
早就練出了一種弓感,讓他能夠掌握極高的準頭,這種感覺是弓手們苦苦追求的,需要常年累月的訓練才能得到。
在郭待封的專注下,他鎖定了一個舉著木盾小心前進的羌人,隨著步伐前進,那人不時會有部份身體露出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