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子弟不逃,可南面那部落的人也早已經報信給伏允,讓他知曉我們這路人馬了。”
劉蘭成挺知足的,在大非川一戰,殲敵千余,繳獲牛羊萬余。這轉折繞北,牛心堆下又俘虜千余,斬首數百,還擒了一個名王。雖說吐谷渾現在的王公也多起來了,但王畢竟是王,還是挺值錢的。
何況,這次雖然殲敵和俘虜不多,可繳獲的牲畜挺多啊,牛馬兩萬余啊。
說到底,還是程咬金這支人馬,是孤軍深入,兩千輕騎,帶三千騎馬步兵,行軍雖然速度挺快,可打起仗來,還是不可能都當騎兵用。更何況,這入吐谷渾后,本就氣候惡劣的多,這邊地勢又高,行軍打仗都受不小影響。
“文郁啊,你就是太容易滿足。”老程批評他。
“知足常樂啊,老程啊,你知道你最近為什么臉長這么多折子嗎,知道你為何近年總不開心嗎?就因為你小子不知足,整天跟這個比,那個攀的,總想要追叔寶斗茂公的,可咱們用不著比這個,比來比去反讓自己不開心。你見叔寶娶了博陵崔氏女,你也要趕著娶個清河崔氏女,你見人家叔寶的兒子三郎出息,也對自己兒子苛刻,你見叔寶拜相掛帥,總也想著要獨領一軍,哎,過了。”
劉蘭成在隋朝時曾經中過明經,因此他家庭其實還可以,是地方小豪強出身,跟程咬金秦瓊家世差不多,也就差了一點點。隋末時,世道不好,明經出身的劉蘭成也就只能委屈在鄱陽郡做了個書佐,后來還被迫回了老家北海郡。
回北海老家避亂的劉蘭成,卻又遇到綦公順帶著三萬人馬圍城,外城很快攻破,內城也眼看要失守,偏偏這個時候城中還糧草將盡,可以說這是極其危險的。
劉蘭成是個讀書人,還中過科舉明經,在鄱陽郡也擔任過高級吏員,雖說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但關鍵時候,也確實展示了過人膽識。他主動找到郡中官員們,提出了守城退敵之法。
他的退敵之法也簡單,說現在北海城破在旦夕,我觀賊軍十分懈怠輕敵,我愿意募城中驍勇子弟,出城夜襲。
這種時候,還敢出城,也確實是個狠人,城中的官員們也沒法了,死馬當活馬醫吧,召集城中豪強大賈,湊了一筆錢給劉蘭城,好歹劉蘭成也是屬于官吏士人階層的,是自己人,可以一試。
劉蘭成頒下重賞,還真就募集了一匹勇士,瞅準機會,帶著百來號小青年就嗷嗷叫的殺了出去,那綦公順哪料到這時還有人敢殺出城來啊,輕敵大意下吃虧不小,被劉蘭成沖進了他的大營,直沖他的中軍。
綦公順雖說率領三萬大軍,其實也就是三萬饑餓的流民,其中有部份較精銳的老賊,其余的也就是充個人數壯個聲勢,被直接殺入中軍,綦公順慌亂不已,光腳不怕穿鞋的,流賊也怕不要命的。
賊營一亂,北海城中的那些官吏們一見有機會,于是也紛紛殺出城去,這個時候也是被逼急了,再不能退敵,那大家一起玩完,于是有錢的官吏地主豪強士人商賈出錢,沒錢的百姓們就出人出力,一起拼了。
綦公順狼狽而逃,三萬人馬一時潰散,北海轉危為安。
劉蘭成自然也就受到英雄般的待遇,北海太守直接就提拔他做了北海鄉兵的軍官,統領北海鄉兵六營中的一營。
本來到這里,劉蘭成也算功成名就了,可問題是,當時北海郡的宋姓書佐卻妒忌了,賊人圍城時大家同在一條船上,可現在賊退了,他妒忌劉蘭成了,大家都是考過明經的讀書人,都是做吏的,憑什么你個鄱陽郡跑路的吏頭,卻要來我北海郡地盤上搶飯碗?
這家伙是北海郡的書佐,雖說是個小吏,但歷來官吏分流,官是流官,吏反而往往是地方豪強壟斷,這種地頭蛇在地方上影響很大,他就找北海的官員、豪強們總說劉蘭成的壞話,說現在姓劉的深得眾心,將來肯定為我不利,不如殺之。
這理由很牽強,但在隋末這種動亂時局下,劉蘭成一個外來者,當然難以被北海這群官吏豪強們接納,他們才是利益一體。
雖然太守沒有殺劉蘭成,但也確實覺得把郡中六分之一的兵力交給劉蘭成這個外人,不太合適,于是后來便奪了劉蘭成的兵權,交給宋書佐來統領。
老劉也是個硬脾氣的,憑什么啊?
雖說是個書生,可也是能提著刀嗷嗷叫沖入賊軍大營猛砍狠削的狠人啊,好吧,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