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紹提醒秦瑯和程咬金,庫山是繳獲了很多草,隴右也準備了很多草,但現在伏允西逃,誰也不知道他會逃多遠,隴右軍得追多遠。
如果太遠,就不僅僅是準備的糧草夠不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運輸跟的上的問題。
“我們先前的準備,就是以千里為限,如今伏允西逃,已經超出預計了。”
春天的馬,是最瘦弱的時候,千里奔襲,對此時的瘦馬來說,是極限,要是繼續長途追擊,不但需要充足的馬草,還得有足夠的精料補充,否則馬撐不住。
諸將望向秦瑯。
秦瑯聽完諸將的意見后,只是微微而笑。
“大家爭來爭去,關鍵還是草料問題,馬無草難行,更追不上伏允。而不擒斬伏允,不敗其主力,我們也難稱全功。”
“不過大家忽視了一個問題,伏允一路西逃,瞬時也是春馬瘦弱,也肯定跑不快。其二,伏允西逃,雖燒了沿途之草,可也肯定還有糧草能接應。”秦瑯敲了敲地圖,“路上草被燒掉不要緊,我們呆要盯住伏允,便能從敵人那奪得草料。”
秦瑯提出,每人三馬,依然是騎兵前軍繼續追擊,同時他大膽起用慕容順,讓他挑幾千吐谷渾俘虜做協從軍和向導,加強兵力。
柴紹的后軍和程咬金的中軍,兩軍并做一軍,將運糧輔兵一部就地留在庫山,在此加筑工事營寨,把運來的糧草等儲存在此,以備萬一。
另外一半輔兵,則押送繳獲的牲畜、物資,并部份俘虜等回隴右。
對于俘虜,其中部份帶回隴右,而慕容順麾下的部落,以及這次挑選出來隨軍的士兵族人,則解除關押,將他們就近安置到附近游牧。
“諸將聽令!”
“在!”
“兵分兩路,分進合擊。”秦瑯指著地圖發布軍令,“本帥親統北路人馬,親率一萬唐騎,并慕容順一萬吐谷渾歸附之騎兵,由北路切斷伏允通往祁連山的退路,并迂回至伏俟城!”
“程咬金、柴紹、薛萬徹、薛萬均等諸將,率南路軍,追截吐谷渾軍。”
“每兵三馬,攜帶百日糧草,尋找吐谷渾主力殲滅。”
秦瑯沒有再安排后續兵馬,也沒有糧草轉運供給,只有這一人三馬,百日糧草,兩路軍隊,都必須追到吐谷渾的主力,必須得以戰養戰,就地劫掠補給,否則就有糧盡軍沒之危。
可是面對秦瑯這個危險的計劃,柴紹薛萬徹段志玄張士貴諸位大將,此時卻都不再反對,有了庫山首戰告捷,大家都是信心滿滿,都想再接再勵,再創佳績。
南北兩路軍,都不好走,但為了能夠一戰功成,也只能咬牙。
“但愿我們能夠早點圍住伏允,切莫讓他逃進大漠。”柴紹雖然有所保留,但最后還是沒拖后退,不過他還是有點擔憂秦瑯的南北鉗擊未必能圍的住伏允。
“就算逃進大漠,也要追到底。”老程倒是狠辣。
秦瑯看到還沒出發,這南路軍就有點問題,想了想道,“請柴大將軍加入北路軍,負責指揮慕容順軍如何?”
柴紹怔了下,看了眼程咬金,然后又看看秦瑯,最后看了眼慕容順,哼了一聲,“悉聽尊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