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寧王當代家主,乙弗阿豹,人如其名,長的猶如一只鉆山豹,豹頭環眼,雄壯威武。
一名身穿儒袍的文士騎馬過來,“大王。”
阿豹憂心忡忡,“還有多少人馬沒過來?”
“起碼還有三之一。”文士回答,“唐騎隨時會到,我們等不了了,先撤吧。”
阿豹搖頭,“人馬是我們部落的根基,沒有人口就沒有地盤,也就沒了部落。我乙弗部這些年一年不如一年,就是人丁越來越少,牲畜越來越少,我要是把那些人馬都拋棄了,那以后乙弗部只會越加難以翻身了。”
“我們漢人有句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文士勸諫。
但阿豹聽不進去,他雖是吐谷渾名王,可實際上卻跟可汗伏允不是一族人。伏允是慕容鮮卑人,十六國時,從遼東燕國遷來的,因為是慕容鮮卑部庶支遷出,來到西北青海,故此曾一直被更早到北的乙弗部稱為阿柴虜。
乙弗部也是鮮卑人,但他們是鮮卑乙弗部的一支。
在五胡十六國那個動亂時代,他們比吐谷渾更早遷到了西北。后來吐谷渾到來,吐谷渾、吐廷、葉延,祖孫三代,在青海湖立足,不但打服了許多羌人部落,還把更早來這的乙弗等幾個鮮卑部落擊敗吞并。
乙弗部從此隨著吐谷渾家族征戰,三百年的時間,讓他們幾乎融入了吐谷渾王族,成為了吐谷渾十三名王家族之一,在夸呂統治的吐谷渾國最強盛時代,乙弗部也以人們的能征善戰而成為吐谷渾最能打的名王家族,并曾經為吐谷渾奪取河西,控制河湟谷地。
那也是乙弗部最風光的時候,夸呂大汗甚至直接把如今的鄯州廓州洮州等地分封給了乙弗家族為封地。
只是吐谷渾的這般擴張,觸碰到了北魏的核心利益,北魏幾次大軍征討,最終數敗吐谷渾,奪回了河西以及河湟谷地。
乙弗部也損失慘重,尤其是北魏上黨王長孫觀后來一路追擊到了此地曼頭山,乙弗與長孫的北魏軍在此決戰,乙弗拼盡全力,但最后依然是長孫觀慘勝,乙弗從此百年都沒恢復過來。
河西走廊,隴右河湟坐地這些沃土,他們從此沒能再重返。
乙弗部百年來以曼頭山為家族大本營,就是要告誡子孫,知恥而后勇,盼有朝一日能夠重復家族部落榮光。
阿豹是個有雄心也有本事的乙弗當代家主,他襲封高寧王,繼承部落后,積極努力,一面訓練部落戰士,一邊還打造出了一支部落商隊,去與東方的王朝邊市貿易,他甚至還大力招攬一些中原的落魄書生,或是戰亂逃人。
隋季時,阿豹就招攬了許多隴右河西的士人儒生,并重用他們擔任了自己部落的職事,授權他們為自己管理部落,還趁機招了不少漢地百姓,重金請來不少工匠。在他的努力下,乙弗部這些年算是實力恢復不少。
之前的隴右之戰,阿豹沒出兵。
伏允遇襲兵敗,他也沒參與。
現在伏允從他的領地經過逃跑,要燒他的草,要他帶部落撤離,阿豹很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