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校尉,前面發現許多吐谷渾游騎。”
二十八日,大唐隴右北路軍左廂前鋒營騎兵抵達曼頭山附近,越來越多的吐谷渾游騎的出現,讓他們敏感的意識到有情況。
前鋒營校尉長孫沖,正是如今朝中剛剛加封為三公之司徒長孫無忌的長子,一位真正的貴公子,皇親國戚。他姑母是大唐皇后,父親是三公,自己還被皇帝欽選為三公主汝南公主的未婚駙馬都尉。
長孫沖以三衛侍官出身,釋褐為千牛備身。
這位貴公子家世極好,人也長的英俊,文武兼修,各方面都是極為優秀。但就算如此尊貴的身份,長孫無忌卻依然還在為兒子鋪路。
去年隴右之戰后,長孫無忌果斷的給秦瑯寫信,然后把長孫沖調到了隴右。長孫無忌雖說已經做到了三公之位,可他一直有個心結,就是先前拜尚書右仆射,結果卻只干了百來天,就被罷免了。
說到底,還是因為他雖一直是李世民的心腹謀主,可卻缺少軍功。他的外戚身份,反而限制了他。為了避嫌,長孫無忌也只能憋著。可心里面,卻還是不免留下心結。
大唐的天子是馬上打天下的,所以貞觀朝也是最重軍功的。
長孫無忌自己沒有帶過兵打過仗,沒有軍功在身,所以他希望兒子能夠有機會在軍中鍛煉,若是能夠立下扎實的軍功,則將來前途就更加不可限量,否則一個外戚身份,會讓兒子的前途大受影響。
北方突厥已滅,隴右剛打了勝仗,也是唯一還有機會立軍功的地方,秦瑯又是長孫家的親家,更是政治上的堅定盟友,他還在隴右戰功赫赫,將兒子托付給他自然是可靠的。
長孫無忌給秦瑯的信里倒也說的明白,讓兒子過來是真正歷練的而不是來鍍金的,隨長孫沖一起來隴右的,還有十幾名長孫家族的子弟。
說來,長孫家做為北魏宗室十族之一,家族曾經可是比如今的李唐皇族要風光強盛的多,李家雖然認了個十六國西涼皇帝做祖宗,可并不是很多人相信和認可,更多人認為李家不過是趙郡破落戶,剛好姓李而已,只是后來北魏末年大亂,李家投身軍伍,倒也借勢起家。
代北武川軍頭們入關中,割據一隅,擁立洛陽逃亡出來的魏帝,另立朝廷,李虎跟著宇文泰一起,最后居然還坐了天下。
李虎也從一個代北軍頭,搖身一變成了名震天下的西魏八柱國家之一。
而隨著關隴集團連續建立西魏、北周、隋朝,李氏家族也因此強盛一時,倒是把曾經在北魏強盛百余年,七人封王,數十人封公,出過上百公卿的長孫家族給蓋了過去。
當年若不是長孫無忌父親長孫晟死的早,家業讓異母兄搶了去,把他們趕出家門,就算長孫家勢不如前,也未必就瞧的上隋朝時的唐國公李淵家,更不會愿意把長孫氏嫁給李淵的嫡次子。
北魏時的長孫家族,是風光而又強盛的,就算到了西魏北周隋朝時,也依然是代代人才輩出,公卿不斷。
不過長孫無忌眼光長遠,知道就算是百年豪門,若子弟沒有真正的功勛本事,家族也是難以為繼的,光靠祖蔭無法長久。
長孫沖是嫡長,可更不能一味寵溺,否則將來是無法擔任家族繼承大任的。
秦瑯對洛陽來的長孫沖可沒客氣,問他想去哪?長孫沖倒也硬氣,直言想去最前線,于是秦瑯直接把他拔到了席君買麾下,從一個旅帥開始。
此次出兵,兩戰伏允,席君買的先鋒都立了大功,長孫沖也表現極為出眾,每次都是身先士卒,奮不顧身,這家伙平時看起來倒是斯文俊秀,可打起仗來,很有股子他祖父長孫晟的大將之風。
尤其是他不但寫的一手王羲之的好書法,而且箭術更是非凡,大有隔代繼承祖父長孫晟一箭雙雕的本事。
兩仗下來,這小子掛了數處彩,但功沒少立,帳中已經攢下賊首八顆,而且他做為旅帥,他那個旅的輕騎也是表現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