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拍的心潮起伏之際,李世民倒也沒有忘記真正打這仗的是秦瑯那小子,戰前,連他都沒有真正看好秦瑯的出兵計劃,認為僅以隴右之兵,是難以成功的,頂多也就是敲打敲打下吐谷渾。
沒想到,這小子打出了比前兩次隴右之戰,還漂亮的戰績。
秦瑯是以西海道行軍副總管、隴右道宣撫使這兩個官職統領隴右軍西征的,秦瓊才是正式的西海道行軍總管。
可是上次隴右戰后,秦瓊就回了松州,朝廷上下本來都在喊著撤消西海行營,意味還是給隴右之戰劃上一個圓滿名號,同時也收掉秦瑯手里的兵權。
皇帝之前故意拖延了,結果現在秦瑯打出了讓他都意外的大勝仗。
這個時候,皇帝也就再不用猶豫懷疑了,他果決的對著殿中宰相們道,“授秦瑯雙旌雙節,充西海節度使。”
這話一出,殿中驚訝。
大唐的都督,源自魏晉時,都督是邊地要地兼統兵馬的地方長官,魏晉時,使持節是一道相當重的實權,到了唐代此時,基本上都督都例授使持節,屬于虛銜。
可今天皇帝說授秦瑯雙旌雙節,這就很特殊了。
旌節源出西漢,簡稱節,以毛為之,上下相重,取象竹節。持節者是欽差,權力極大。
朝廷命將,以節為信,以指揮軍隊,也用于其它使命,如賑災、宣撫、出使等。
東漢中原以后,由于地方不寧,軍事屢興,皇帝為增加中央的控制,遂令在地方都督諸軍的將領加節。
到魏晉時,節還有三種等級,使持節,持節,假節,使持節權力最大,不同等級的節,同樣的官職,結果職權也不一樣。
大唐的都督,有大都督和中都督下都督之分,大都督只授給親王們,平時實際由長史代管。
各級都督,基本上都要加個使持節,完全是個虛銜。
但是雙旌雙節,以前沒有過。
這意味著使持節這個虛銜,重新又被皇帝賦予了新的職能。
普通的使持節之上,再來個雙旌雙節,無疑權柄更重。
大唐例授都督使持節,例授刺史持節,一般都反而不再稱使持節和持節了。
“陛下,賜雙旌雙節是何意?這節度使也是從未有過的新使職,有何職權?”房玄齡倒是把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李世民道,“旌節之制,命大將帥及遣使于四方,則請而佩之。旌以專賞,節以專殺。雙旌雙節,便是賜予特許承制拜授之權。”
特許承制拜授這幾個詞一出,又把宰相們驚到了。
這可是個非常大的實權,一般也就是開國之初時,授予方面統帥的一項特權,可以依據朝廷制度,以天子和朝廷的名義,給人授官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