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這高處,看的真切。
這哪來的兵?不可能是秦瑯的北軍啊,他們都已經在北邊了。
西南,難不成是叔寶出兵了?從松州出兵,借道黨項,從西南過來的?
一定是這樣,此時最近的也就是叔寶的兵馬了。
老程猛的一拍大腿,“趕緊傳我命令,叔寶率大軍殺到了,弟兄們都隨我殺下山去接應。”
“還有,立即燃起烽火,提醒北邊秦三郎和老劉他們,讓他們也趕緊出兵接應,他奶奶的,終于到咱們反擊的時候了。”
老程一邊說,一邊往營帳奔去。
號角響起,野馬臺上,七千人馬早已經驚醒。
“隨我來,殺!”
在親兵的幫助下,迅速穿上鎧甲的老程跳上馬,一馬當先就往臺下沖。
此時別說下面是壕溝柵欄重圍,就算是刀山火海,也一樣擋不了他。
“沖!”
一個又一個士兵披甲執劍,緊隨其后。
野馬臺上,烽煙燃起,火光沖天。
大唐烽燧,白天燃煙,晚上舉火,都有一套比較通用的信號,不同的煙火代表著不同的信息,有時甚至還可以利用不同顏色的煙火,傳遞更精準的情報。
野馬臺北面,背臨黃河的唐營里。
望樓上的哨兵飛奔滑下,奔到中軍報告。
“報,野馬臺上舉火傳遞軍情,有二萬大軍自西南殺到,程大將軍已經率軍出擊,望我營配合!”
柴紹披衣而起,聽到這個消息精神一振。
“這是衛國公到了,比約定的時間還早到了兩天,來的好快。”
“傳令給慕容將軍、乙弗將軍、細封將軍、劉將軍、梁將軍諸位,告訴他們,大雁南歸,按計劃行事。”
一騎騎傳令兵在營中奔馳,將軍令迅速傳下。
一營又一營號角聲響起,接到命令的幾位將領,都明白了軍令。大雁南歸,代表的是秦瑯率軍迂回殺到,按計劃行事,自然就是按先前議定的預案出擊。
各營依將殺出,直接空營而出,修了多日,似乎準備要修成永備工事的大營也直接不要了。
全軍能動彈的都上。
一支輕騎帶著柴紹的軍令,向北一路疾馳,來到了北面山下,這處數日前大戰的戰場,山上樹林中,不知何時已經聚集了一支兩萬人的人馬,卻一直悄悄的隱藏于此。這支人馬,便是北路軍三軍的輔兵后隊。
他們攜帶著糧草輜重,行進的慢些,柴紹特意讓他們隱藏于此,做為一支奇兵待用。
現在,既然大雁南歸,那么這支奇兵也就沒必要再藏著,全軍一起上。
兩萬由吐谷渾降兵、黨項附從組成的輔兵,此時接到命令,也都策馬殺出,輜重草料器械牲畜等都留在野馬河北,兩萬騎雖稱為輔兵,可卻也都是吐谷渾中鮮卑慕容和鮮卑乙弗,以及拓跋羌等青壯。
柴紹與劉蘭成兩部三萬軍,率先殺向了野馬臺下的天柱王軍,這里有六萬人馬,圍困程咬金七千人于野馬臺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