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說給軍官們單分一成,那也是大家辛苦了。
不該分嗎?
其實以往府兵們打仗,也沒少拿,只是很多時候,都是府兵搶掠,搶到了就是自己的。而秦瑯軍規較嚴,禁止私奪戰利品,所有繳獲都要歸公入庫,統一造冊登記,最后上面一起分,不許私藏私分。
這樣一來,打仗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專注,不用想著去搶戰利品什么的,打仗就專心打仗,打完了搜查似的統一搜繳戰利品,全都入庫,最后一起分。
斬首也是嚴格規定打掃戰場的時候,才允許斬首報功,絕不允許一邊打仗一邊忙著砍人頭報軍功的行為。
戰功里最注重的還是集體軍功,個人軍功占比要小些。
秦瑯很不客氣的把自己那份先拿了,其余諸將扭捏了幾下,也都收下了。
這些戰利品只是先定下了分法,具體的,還是要交由行營處置,把所有的繳獲等先要拿去與事先招募的那些合作商交接,一樣樣交給對應的合作商人,發賣折現,最后合計總款,再按現在定好的這個分法、份額,計算數字到每個人頭上,行營出帳,秦瑯等簽字,然后發條子。
到了隴右,商人們從幾大銀行、錢莊取出錢來兌付。
不需要士兵們費力的想著如何把這些牛羊啊雜七雜八的皮毛、氈毯等帶回去,大家可以輕松的回到隴右,到時去領自己的那份錢就好,一分不會少。拿到了錢,你想要買什么就去買什么。
每人事先認購下來的牛馬也好,皮毛也罷,這些東西也都會由專門的合作商人幫忙運回隴右,到時憑條子再交錢去取就好了,省時省心。
否則,每人帶著一堆牛馬還好,那些氈毯皮毛,雜七雜八,如何帶回去?幾千里地,總不能只挑點貴重的,其它的都扔吧?
秦瑯這次招了這么多合作商,一來就是為了籌措軍費,軍資,讓他們墊資、墊貨,二來也是讓他們負責運輸,讓他們承銷包攬等等。
說到底,就是要把收益最大化,絕不做那種在戰場上因為攜帶不便,帶不走拿不動,而拋棄浪費的事。
該是大家拿血汗拼殺下來的東西,都得歸大家。
戰場上,一只羊,一團羊毛紗線,一塊牦牛氈毯,甚至是一口破舊的牧民鍋子,秦瑯都不會浪費掉的,這些都是弟兄們的戰利品,拿命換來的,為什么要扔掉?
就算是那些被殺掉的吐谷渾人身上的東西,秦瑯都讓人扒光了,什么破羊皮袍子破靴子破帽子,甚至是破皮鞭子,那都是有用的,積少成多,也一樣能在商人那里賣不少錢。
秦瑯他們只要做好自己專業的事情,打仗殺敵,然后護衛這些商人來去就好了,剩下的事情都是商人的,他們只需要最后數錢分錢就好。
秦瑯很注重這玩意,大家拼命打仗,為的是啥,封官受賞得勛嘛,多數士兵也沒機會說打仗就當官的,更多的還是指望著能得個勛,分點勛田,再拿點賞賜,也就很滿足了,若是運氣好,府兵多當些年,積功到一定功勞,到時能授個官,那就不得了了,家族從此就躍龍門了,將來封妻蔭子,也有指望了。
授勛封官這些,秦瑯沒資格,他只能報功,最后是兵部論功敘職授勛,勛田也要戶部按勛劃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