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疊州,風光大好。
此時應當說是疊州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候,天高氣爽,藍天白云,遠處迭山映雪,山下羌水奔騰。
秦瑯帶著鎮西軍將士們凱旋,榮歸故里。
疊州門戶,鎮西軍五星堡,遠處山上傳來烽煙訊號,堡內偵騎迅速出城。一塘塘騎帶著五色旗如扇散開。
五騎拉開距離,五個方向展開向前,走一段距離,舉起一面旗幟向后方的五星堡報告軍情,通過赤黃藍白黑五色旗,代表不同的意思。
這些塘騎其實是偵察兵加通訊兵,他們干的是既要偵察敵情,還要通報訊息的活。
一塘五騎,五人齊出,五人偵察的時候要散開,但又不能離開各自視線,每人都攜帶信旗甚至是響箭,遇敵可迅速報警。
秦瑯率隴右軍西征吐谷渾時,不管兵分幾路,都設置塘騎,而且每路起碼編有二十四塘塘騎,一路就是一百二十騎,行軍時塘騎每人相距一里,散布范圍最大可達二十余里。
相比起以戰斗為主的前鋒游騎兵,塘騎更專注于傳訊,游騎兵專注于捕殺敵方哨騎。
五星堡后面山上的烽燧發出了煙火訊號,有大隊人馬接近,而且報告說是起碼三千以上。于是堡內立即派出了一塘塘騎出堡,后面還又跟了一火十騎的游騎兵。
塘騎散開前進,很快就奔到了十里開外,遠遠果然看到了一支隊伍過來。
趙小山勒停坐騎,趕緊舉起了自己的旗槍。
這把丈八的旗槍其實也就是一把長槍,有些不同的是長槍槍頭下有一個插口,可以把他們背上的五色小旗插上去。
趙小山插上一面青旗,舉著旗槍開始緩慢搖動起來。
其余四位塘騎看到旗槍搖動,也立即停止前進。
游騎兵靠近。
身為塘騎,需要的是體力好耐力足,尤其還要耳聰目明,趙小山仔細的打量這支突然出現的人馬,看了會,驚喜起來。
他趕緊把旗摘下,用旗槍劃起大圈來。
塘旗旗語,遭遇敵人搖紅旗,發現敵人搖黃旗,敵人眾多搖青旗,人少搖白旗,地形問題搖黑旗。
所有塘騎都直屬主將,塘騎匯報消息,沿途官兵不得攔截,各級軍官不得攔截盤問,只能匯報于主將,否則軍事從事。
塘騎發現敵人后,根據情況不同,或旗語傳令,或直接口耳相傳,但只要出現敵人,就得保持一定距離的盯住,不許撤離,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是唐騎,大唐騎兵,我看到了,是咱們鎮西軍的旗幟,還有衛公的旗幟。”
“是衛公率咱們鎮西軍回來了。”
塘騎將自己的旗槍立在原地,然后策馬奔回,靠近其它的塘騎。
留下其它四位塘騎,趙小山直接策馬奔回了五星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