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就是歷史上要發生的事情,吐蕃在高原上崛起擴張,其東、南兩個方向都不怎么適合擴張,雪域高原,河谷縱橫,相反,向北面擴張,卻是從高向低,而且是以草原為主的地形。
這恰似猛虎下山,是最利于擴張進攻的。
蘇毗被吐蕃趁內亂干涉吞并,就是一個最好的明證,蘇毗被吞并消化后,吐蕃下一個目標不是白蘭羌就是黨項羌,而最大的目標,必然還是吐谷渾。
吐谷渾此時剛好虛弱,黨項也是元氣大傷,都被大唐收拾過,吐蕃這要是再沖過來,他們誰也擋不住。
大唐到時只能面對這只吐蕃猛虎,要么兩強硬剛,要么就得坐視吐谷渾被吞掉。雖說大唐肯定比吐蕃強,但吐蕃也是新崛起的高原霸主,正是強悍之時,尤其是他們最適應那種高海拔地形,若是說唐軍在青藏高原跟他們打,還真不好說勝敗,只能說誰準備更充足,誰更有機會。
未來疊州面臨戰亂的可能性很大,而秦瑯也知道自己這個疊州都督怕是要當到頭了,所以這個時候,他也不愿意在這里投入過多。
“軍屯可以搞,牧場也行,貿易當然也不錯,弄點作坊過來也是可以的,但都要慢慢來,不要把步子邁的太大,當心扯到蛋了。”
秦瑯的話,無疑給興奮的秦家安化管事們潑了一盆冷水,透心涼涼。
他們無法猜測為何計劃在秦瑯這里通不過,可既然秦瑯這樣說了,也宣布了他們計劃的夭折。秦瑯是家主,向來說一不二的,尤其是他的商業眼光向來極好,沒有人敢置疑。
“吐蕃你們知道吧?近幾年崛起很快,在高原上勢力很強,我認為應當多組織幾支商隊,加強與吐蕃的貿易。若是能夠順便再多收集一點吐蕃的消息就更好了,比如山河地形,道路城池,部落人口,生活習慣,宮廷秘聞等等,都可以多收集一些回來。”
管事們不明白秦瑯怎么突然提到吐蕃。
在他們的商業計劃里,雖然對外貿易也是重要一環,可吐蕃和泥婆羅都屬于外貿計劃里的一小部份,因為太過遙遠,往來不易,他們外貿計劃,重點對象還是吐谷渾和黨項,順便往西南的西山八國那邊拓展一下。
其實不僅是秦家的管事們對吐蕃不夠重視,朝廷也是一樣。
并不是說大唐君臣們不知道吐蕃這么一號國家,他們也清楚的知道在高原上有這樣一個國家,但也就僅此而已,對吐蕃漠不關心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在于吐蕃暫時還無法威脅到大唐。
畢竟吐蕃在大唐眼里,跟泥婆羅、天竺諸國沒啥兩樣,都是極遙遠的國家,雙方都不接壤鄰近,過去吐蕃也從不曾跟中原有過正面接觸過,所以大家為什么要過多關注這樣一個小蠻國?
關注吐蕃,還不如多關注下高句麗,畢竟當年隋亡國也有很大原因是數征高句麗敗亡引發的,高句麗立國七百年,可就是在當年漢朝的遼東諸郡基礎上立起來的,更別說魏晉南北朝以來,不斷的向西蠶食吞并遼西,襲擾侵略遼西。
早晚大唐還是要收拾高句麗。
又或者說西北方向,吐谷渾直接威脅隴右河西,影響大唐重返西域,這才是如梗在喉呢。哪怕就是西域的高昌小國,也比什么吐蕃更讓大唐關注,畢竟高昌這些年依附于西突厥,國內有部分親突勢力不太老實,對大唐不太客氣,經常襲擾大唐的絲路商隊,阻攔胡商西來。
沒有人覺得吐蕃有什么資格可以得到大唐的關注,更不會覺得吐蕃會成為威脅。
不過秦瑯知道歷史,所以知道吐蕃是個怪胎,幾乎是伴隨著大唐的建立而崛起,然后雙方斗了二百年,最后又一起滅亡。
吐蕃真的能威脅大唐,他們奪取了隴右,甚至打進關中,一度攻占長安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