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達成了遷回長安的一致后,長孫無忌再次舊事重提。
“陛下,西征已畢,行營應當罷撤,將領回朝,府兵歸府。”
李世民靜坐傾聽。
吐谷渾之戰,確實打的漂亮,打的出人意料,雖說有些行險,可結果太漂亮了。李世民都不曾想過,秦瑯能夠一戰功成,然后如今事實證明,確實就是如此成功。
伏允的那顆干巴的首級,都已經送到了洛陽,皇帝和宰相們都見過了,還送回長安擺到太廟去了。
仗打完了,他和宰相們針對善后的事情也議過多次,對于吐谷渾的處置還有些爭議,但戰事確實已經結束了。
吐谷渾境內剩下的一些部落人馬,也紛紛是望風歸降,主動內附,沒有誰敢再試圖抵抗。
秦瑯在隴右兩年了,表現的出人意料的好,兩次隴右之戰,一次西征之戰,降了黨項,滅了吐谷渾。
這小子現在不知道如何了,隴右的風霜,是否讓這小子成熟穩重了?
是時候召他回來了,侯君集彈劾他的那些罪證李世民自然不相信,但他也看出一些問題,秦瑯似乎不再是曾經那個少年了,那時的秦瑯年少勇猛,卻又率直。但現在,明顯有些不一樣了。
他們君臣之間曾經有過一些誤會隔閡,這兩年有點疏遠了,是時候把他召回身邊,增進點親密。
在長孫無忌、房玄齡等諸位宰相參政們的諫議下,李世民下詔,罷西海道行營,罷西海道節度使府。
秦瑯免去西海道行軍總管、西海道節度使、隴右道宣撫使、疊州都督等外職。
派使者前去宣旨征召還朝。
薛萬徹接任疊州都督兼刺史,梁建方改任洮州刺史······
派去隴右迎接秦瑯的使者,還攜帶了另一封詔書,除授侯君集西海道宣撫使。
當使者離開洛陽時,朝廷也已經著手準備回遷西京之事。
洛陽宮里,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坐在夜色里欣賞著月光,秋夜清冷,星星很美,月亮很亮。
“聽說好多人在彈劾三郎?”長孫皇后難得的關心起朝政之事。
李世民抱著睡著的皇九子李治,輕輕的拍打著兒子,“其實也沒什么,這小子年紀漸長,本事也漸長了。在外功勞大了,行事也不免有些專橫跋扈了。”
皇后卻望著丈夫道,“臣妾也知道三郎與陛下當初有過誤會,只是時間過了這么久,三郎在外幾年,卻是又立下潑天之功,如今有人試圖挑拔離間,陛下切莫聽信讒言。三郎人雖年輕,可對陛下忠心耿耿,又是個大才,陛下莫自毀干城。”
“況且,三郎還是我的長婿,再過幾年,長樂就要出閣成親,陛下當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