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宰相是陳叔達,也是武德朝就拜宰相的了,當年因為保過李世民,所以皇帝對他還是很不錯的,雖說也罷過幾次,可最后還是又讓他做了禮部尚書,參預朝政。
同時,也一樣的跟陳叔達聯姻。
一圈下來,除了秦瓊、李靖兩位戰神掛著宰相銜,卻各自出鎮世封藩地,其余的宰相便都見過了。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高士廉、中書令溫彥博、侍中楊師道、檢校侍中王珪。
尚書左丞、戶部尚書、諫議大夫、太子賓客,參政朝政戴胄,
尚書右丞、秘書監、諫議大夫、太子少詹事、參預朝政魏征。
司徒、開府儀同三司、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長孫無忌。
御史大夫、參預朝政韋挺。
太子少師,禮部尚書,參預朝政陳叔達。
再加上秦瑯這個檢校司空,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今日政事堂一共十一位宰相,都到齊了。
總共十三位宰相,實到十一位。
政事堂里,宰相們的位置其實也是有排位的,雖說是群相,可實際上宰相也有高低,左右仆射與侍中、中書令四人,便是排在前四。實際上是左仆射居左邊之首,右仆射居右邊之首,中書令居左邊第二,侍中居右邊第二。
而檢校侍中排在左邊第三,排右邊第三的是司徒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因此秦瑯的位置排在了左四位,他對面是右四的戴胄,而他下首左五位的是魏征。
依次排序。
當然如果秦瓊和李靖來了,那么身為太尉的秦瓊就要排在第一位,李靖這個司空也要排第二。
秦瑯假意謙讓了幾句,最后坐了下來。
放眼望去,這十一位宰相,真正能代表武將的其實就是他一人,李世民的政事堂宰相里,好像給武將的位置向來很少,一般就一個位置。
最早是秦瓊,然后是李靖,再是侯君集,然后又到他,雖說馬上打的天下,可李世民卻沒想過馬上治天下。
武人們出將入相的通道是留著,只是比較狹窄。
因是政事堂堂議,所以宰相們都有坐墊,坐著議事,但是最上首還是擺了一張空置的御榻,這是給皇帝留的,皇帝偶爾也是會來政事堂與會議事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