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現在只剩下了兩個敵人,西突厥和高句麗,至于其它的,都不配做他的對手,也威脅不到他。
西南夷也好,嶺南俚僚也好,再南邊點的占城蠻等,其實都不被他放在眼里,天高地遠的,這些山蠻們根本不可能如草原上的游牧部族一樣威脅到大唐。
秦瑯也不能說李世民的想法是錯的,只能說就算是李世民,也要受限于時代。事實上,北方游牧部族確實威脅最大,哪怕是遼東的半農耕半漁獵的高句麗人,也威脅大的多。
“東瀛使者犬上三田耜,蘇我倉麻呂,物部連子,土師日向,藥師惠日,拜見大唐天子!”
李世民聽了,笑問身邊的宰相秦瑯,“是那個當年隋朝時遣使來中原,上書稱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無恙乎的那個倭國嗎?”
“陛下博聞強記,此東瀛確實就是當年那個無禮者。當年倭王這話惹怒隋煬帝,被斥為蠻夷書無禮,不復聞。故此之后,大隋不再讓東瀛遣使來朝。大唐立國以來,這是東瀛國第一次來使!”
“時隔二十余年,再次來浮海東來,所為何來?”皇帝問。
“名實朝貢,其實也為貿易而來,更想偷師學藝。”秦瑯直言。
“偷師學藝?”
“我大唐不論是典章制度,還是文化藝術,都是當今天下之最,東瀛小國,蝸居小島,哪有什么文章人物,因此便想來我中原偷師學藝,上到國家典章制度,下到文字語言,詩詞歌賦,圣人經典,乃至于是佛經道藏,器物技術,無不想偷學。”
李世民對這番話倒有些意外,同時又覺得自豪,大唐強大啊,四夷都想來學,這是好事啊,正應當推廣啊。
“陛下,有些東西可以傳授給蠻夷們,比如說這佛經道傳啊,這詩詞歌賦啊,都可以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們,但有些東西,是國之利器,不可輕示。上到國家制度典章律法,下到軍工制造農業生產,這些切不可輕示,否則就是養狼(虎)為患。”
李世民笑笑,心里倒覺得沒這么嚴重,比如說建筑設計這些,能有什么隱患的,教給他們大唐的建筑建造技術,把大唐的宮殿房屋等樣式傳播到蠻夷,不也挺好?
“這個犬上三田耜姓犬上?名字這么奇怪?”
“回陛下,倭人姓氏與華夏有些類似,其實倭國與我中原早有交流,早在秦漢之時就已經開始有往來交流了,所以他們取名也基本上跟我們相似。”
“倭國以前實行的是八色姓制度,包括真人、朝臣、宿彌、忌寸、道師,臣、連、稻等。以前四姓最貴重。”
“貴族官僚有姓氏名字,而普通倭人則只有名沒有姓氏,比如這幾個使者,蘇我倉麻呂,姓蘇我,這是倭國有名的臣姓,比如蘇我之外,還有春日、平群、葛城、巨勢等姓,都是大官貴族。”
“而物部連子,來自物部家族,物部出自連姓,物部本意是造工具的,那個姓土師的使臣,他這個姓本意是挖墳的,還有中臣、忌部就是掌管祭祀的。”
說白了,真人、朝臣等八姓,其實有些類似于中國上古八姓如姬姜媯嬴姚妊等。
八大上古姓,又分出了許多姓。
所謂蘇我氏等臣姓,有些類似于公孫啊公叔啊這些姓,而物部啊土師啊,則類似于司徒啊司空啊這些姓,公孫公叔這些姓,來源于國公的孫子或是叔父,另立門戶后另起的姓,便以身份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