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得了秦瑯的指示,對倭國使團提供了最熱情的服務招待,完美的盡了地主之誼。
長安平康坊的燈紅酒綠,讓蘇我倉麻侶這樣的倭國頂級貴族子弟,都迷失了方向。而懷遠坊的萬國商貨和大洋馬,也是讓這些小矮人們有種難以言狀的征服快感。
“不愧是煌煌帝都,確實大國氣象。”
長安的美人,長安的美食,還有長安那精美而又輝煌的建筑群,那精美的萬國商貨,甚至是那絢爛無比的煙花,都無不讓他們沉醉。
那琳瑯滿目的各色商品,讓倭使們樣樣都想要。
各種各樣精美的絲織品,精致的白瓷青瓷,玉雕金飾銅像,還有醉人的酒,怡人的糖,誘人的茶,以及讓倭使們愛不釋手的紙、筆、書、墨。
因為安祿山答應向他們借貸,同意他們回程時派船跟他們一起回倭國,甚至還包把他們購買的貨物用唐船運送過去,到了倭國后再以金銀銅錠結束。
這讓蘇我倉麻侶等終于能夠痛快的購物了。
買買買,一連多日,倭國使團豪橫無比的在長安城大采購,風光無限。他們恨不得把整個長安的商貨都搬回到倭國去,這里有太多倭國沒有的好東西了。
那些絲綢,他們到了長安才知道,原來大唐的絲織品有這么多的種類,綾羅綢緞錦紗絹紡絨等十四大類,每大類還有素練漂染或花、織的細分。
此外,還有雙縐、細紆等五十五個小類。
僅是聽著這無數的名目,都讓這些倭人們感到無比的高大上。買,每樣都買。
“生絲,這些生絲能不能多賣點?”
各種各樣的絲綢制品品類繁多,各有特色,可是價格也高,雖然安胖子承諾先買后結,可蘇我倉麻侶看著一個個報價,還是有些肉疼,只要折算一下金銀價,就忍不住吸氣,隨便一匹絲綢,得多少個奴隸才能換來。
一個莊園一年的收益,也買不到多少這樣的絲綢。
相比之下,倒是那些生絲價格還不錯。
其實倭國也早就養蠶,據說早在秦漢時,倭國的養蠶絲織業開始從中國流入,但直到卑彌呼女王派使者向曹魏朝貢時,他們的蠶絲業都極為落后,產量少且質量粗略,直到現在,也沒多大改變。
倭國皇室和上層貴族們,都主要用來自中原的絲綢,這些絲綢多數是中原商人海路運往高句麗百濟新羅諸國,然后再販運過去的,幾經轉手,價格是這長安同樣絲綢的數倍價格,有的甚至達十倍之多。
尤其是料子還沒這么好,這么齊全。
就連生絲,在倭國,每斤都要賣到六兩銀,價格不可謂不高。
而在大唐,現在匹絹二百錢,一匹絹是十二兩,這還已經是絲織品了,還沒有紡織的生絲更便宜。而在倭國,生絲居然都能賣到每斤六兩銀,這意味著有幾十倍的差價。
就算有商人中間的利潤在,但利潤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