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聽聞消息,樂浪郡王一逝世,高句麗、百濟和倭國,都已經在邊境調動兵馬了。一場戰爭,正在威脅著新羅國啊,本相甚是為你們擔憂啊。”
使者們有些慌。
真平王在位五十四年,大家都早習慣了這位老國王了,如今老國王駕崩,又無嗣并無儲君,外憂內患。
偏偏這個時候,倭國還買了許多大唐的神兵寶甲。
秦瑯笑呵呵的跟新羅使團宣布了惡訊,又趁機給他們販賣了一通焦慮,最后提出愿意幫助藩屬國的新羅,以正宗藩之誼。
他直接拋出了一攬子軍購及借款計劃,愿意向新羅國出售大量軍械,不是零散的售賣,而是愿意按一個千人重裝騎兵營,兩個千人輕騎兵營,五個千人鐵甲步兵營,另外再加兩個千人水師營的裝備,來出售給新羅。
按大唐精銳裝備的一萬人裝備,從甲騎具裝,到步兵鐵甲,從長矛到弓弩,從橫刀到盾牌,從戰馬到戰船。
連旗幟號角,輜重馬車帳篷這些,秦瑯都愿意給他們配置齊全。
甚至五千人的步兵裝備里,還配備五百名陌刀手,五百名長柄重斧兵,五百大弩手等,裝備豪華的堪稱禁衛軍。
而價格方面,比賣給倭人的要優惠不少,最重要的是,新羅國只要簽下軍售借款訂單,就不用擔心錢的問題,大唐將負責盡快制造這些裝備,并負責運送到新羅國,然后新羅用本國貨物充抵款項并支付借款利息。
條件非常誘人。
為國王突然去世的新羅人有些慌亂的簽下這誘人條約,便趕緊張羅著返程。
“三郎為何獨對新羅這般優惠?這么大筆軍械,就不怕收不到錢款?”
“那么大一個新羅國,又不會馬上滅亡,怕什么。再說了,我這么大筆軍械,也不是一次交付的,也是分批交付,交一批收回一批的款項。”
大唐讓新羅人用新羅的貨物抵款,實際上就是大唐運軍械過去,然后運回貨物,不用空船而回,運新羅貨回中原能馬上銷售,又賺一筆。甚至以貨抵錢,肯定還要壓價,更別說借款還能再收一筆利息。
這種買***直接賣錢,可賺多了,實際上連送貨上門的運輸費都已經包括在里面又賺一筆了。
當然,做為宰相,不可能真的只看到錢。
“倭國一心想要恢復其在半島的地盤,想要奪回任那,而新羅這些年在真平王的統治下,趁著北方強鄰高句麗被隋征討元氣大傷,一心發展,故也是實力漸強,這幾十年來已經基本上把任那吞并,百濟也趁著高句麗無力南顧,撕破與新羅的反高句麗同盟,相互攻奪。”
“任那加羅諸國又想復國,這紛亂的局面其實挺好的。”
“挺好的?”一名侍郎不解。
“半島上越亂,對我們自然越有利,高句麗、百濟、倭國、新羅再加上任那等諸國,若全亂起來,自然也就無心他顧,我們一邊賣軍火,一邊還能居中調和拉拉架,豈不美哉?”
諸國打的越厲害,那么大唐這個強大的鄰居在一邊,說話也就越有份量。
若是高句麗能卷入這亂戰中,因此實力大損,則對大唐就更加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