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被他這么一點拔,也是秒懂。
魏征還在那里一頭霧水呢,戴胄已經堅決支持這一計劃了。
“三郎這招厲害,不用動刀動槍,卻能把四國制的服服貼貼的。”
魏征還沒跟上思路,“我覺得這樣不好,不好。”
“魏公,對外放開軍售,不說其它,一年能為朝廷增加起碼百萬貫的稅收,是稅收,不是利潤,利潤是軍器監的,僅說稅收,能達百萬貫,而且這個數字以后可能會越來越多。”
“至于你說不好的這個貨幣放開,僅海東四國開放,未來預計每年也能帶來百萬貫的收益。”
魏征其它的聽不懂,可一年百萬貫收益,這個是相當清楚的。
一百萬貫,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全國三百多個州,一千多個縣,州學縣學加起來一千多座,不到兩千座,一百萬貫若拔給這些官學,一所學校能分到五十萬錢。
而一百萬貫若是拿去搞水利工程,能修數條大江大河的堤壩,或是在邊疆開上無數的水渠灌溉新墾的農田。
就算拿來養兵,朝廷現在的北衙六軍,一共三萬多人的募兵禁衛,平均一人五十貫,若不算軍械裝備、訓練開銷等費用,僅供養軍士也總共就兩百萬貫而已。
經常跟皇帝噴口水講大仁大義的魏征,自當了宰相后,對于錢的數字也很敏感了,一百萬貫啊,確實值得去做了。
賣軍械一年稅收若也能再收個一百萬,又能解決許多事情了。
手里有了錢,能辦的事情太多了。
君子不言利,可是現在貞觀朝廷的宰相們,已經不諱言利了,因為要辦事,就離不開錢,辦大事,越需要錢。
不能一味的從百姓身上盤剝,那就只能從其它方向弄錢。
以前大家能想到的也就是工商稅收了,而現在,大家想的更多的是發展外貿,拓寬絲綢之路,陸上海上草原上。
種地只是基本盤,基本盤不變,還要給農夫們減負降租。
那么朝廷所需要的錢,就只能從其它方向要。
秦瑯和戴胄代表的是開源派,也是對外貿易派,而房玄齡長孫無忌等較穩重的宰相們,如今也都是堅定的支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