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宣旨冊封?難道按正常情況下,不應當是讓新羅自己選出新君后,再上表請求冊封后才冊封嗎?”
“這個事,我們得主動積極一點,不能讓這事紛爭太久。若是那邊情況復雜,你強勢一點,必要時,可帶隨行的人出手幫金德曼一把。”
崔敦禮很驚訝秦瑯的這番話,大唐雖是宗主國,可這種別國內政尤其是涉及王位之爭時,也沒有這般直接強硬干涉的吧。
“這次新羅使團莫非是公主的人,而三郎跟公主達成了什么協議?收了什么好處?”
“我只是以大唐利益為先,政事堂已經請皇帝給金春秋也下了道旨意,敕封他為柱國、雞林侯,并召他入朝為左屯衛將軍。”
崔敦禮點頭。
“還有什么交待的?”
“告訴金德曼,倭國與百濟向來結盟,如今兩國意圖出兵奪取任那,讓新羅小心戒備。”
“百濟和倭國真準備打新羅?”
“嗯,倭國先前顧忌我大唐,如今已無顧慮了。”秦瑯道,倭國之所以沒了顧慮,倒不是他們不怕大唐了,恰相反,是倭國使團在跟秦瑯數次會晤后,已經跟秦瑯代表的大唐政事堂簽訂了一系列協議。
其中有受賜歷書,開放貿易,軍購借款,貨幣流通等多項條款,并且還有沒落在紙上的協議,便是大唐默許倭國出兵新羅已經吞并的任那地區。
雖然這次協議,并沒有讓倭國馬上同意奉大唐正朔,削去天皇稱號,改用倭王稱號,接受大唐冊封等,可畢竟也還是有不錯的進展,秦瑯也沒過于強逼,一步步來嘛。
而大唐默許倭國出兵任那,轉頭卻又給任那諸國的國王們賜封官爵,并說支持他們復國,還向他們提供借款,出售軍械等,甚至讓他們在長安流亡,允許他們在登州揚州等地建立流亡朝廷,移民安置并組建傭兵等,支持他們打回去。
當然,大唐在跟百濟達成了耽羅國轉附屬大唐后,也一樣默許他們跟倭國出兵攻打新羅。
而秦瑯甚至還在跟高句麗使團會晤時,默許了他們將向百濟和新羅出兵。
反正大唐這個宗主國,對半島局勢,不但沒有半點調停的意思,甚至還在暗里煽風點火,恨不得他們馬上打成一團。
他讓崔敦禮去新羅,提醒公主,不是懷了什么好心,只是告訴公主,讓他們放手去打,大唐會這他們提供更多借款和武器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