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孫三個一直在任那諸國中流亡抵抗新羅。
任那前身是弁韓諸國,經過多年的征戰,諸國逐漸聯合到一起,形成了以加羅、安羅為中心的十余個國家的城國聯盟,總稱任那。
后來新羅和百濟不斷向任那進攻,不少城國被吞并。
再后來,倭國跨海來征,征服了任那,并從倭國移民過來了大量倭人,居住于任那,建立了對任那的統治。
任那諸國淪為倭國大和朝廷的附屬,后來倭國不顧任那反對,幾次割讓任那土地給百濟,引得任那諸國不滿,由此任那反叛倭國,這也給新羅可乘之機。
新羅從此展開百余年的連續進攻,將任那諸國一個個吞并,而偏偏此時任那還爆發內亂,加羅從任那分離出去,越發導致了最后任那被新羅各個擊破吞并。
此后倭國出兵渡海,欲奪回任那地區,可此時也發生了盤井之亂的倭國叛亂,等倭國平定內亂,新羅已經差不多把任那吞并。
倭國發兵,從此倭國和新羅展開長年戰爭。
此后,新羅與百濟聯盟,攻打高句麗,百濟奪取漢江流域,新羅見勢出兵突襲百濟,奪取漢江流域,新羅百濟聯盟破裂,百濟轉而向倭國求援結盟,與任那一起進攻新羅。
而新羅轉而向高句麗聯盟,反攻百濟。
此后,新羅大敗百濟,曾經直接攻破百濟王都,斬殺百濟國王,百濟得倭國救援遷都,才沒亡國,但新羅也挾此大勝,將任那剩下諸國一一吞并,改置州縣,納入直屬。
之后任那諸國雖屢屢發起復國起義,又有倭國數次出兵,但大局早就已經定了。
任那大部份都被新羅吞并,東面小部份被百濟吞并,還有小部份倭國占據著為反攻據點,而任那諸國的復國者則占據著一些山區、海島等地。
在這種局勢下,大唐冊封了被被滅國了一百零六年的末代金官伽倻國王曾孫金元力為新的伽倻國王,擺明就是想攪局了。
那三十六位伽倻諸侯,也基本上都是原任那諸國王室之后,也是如今任那地區復國起義軍里勢力較大的一些首領,也有些只是流亡者,秦瑯干脆湊了三十六個,給新伽倻國劃了一個邦國聯盟圖。
伽倻國下設三十六郡國,每位國主又得封侯爵,同時也擔任伽倻國朝廷職務,等到將來伽倻國復國成功,每人各自封建本國。
做為協議的一部份,金元力等也把他們現在控制的一些沿海島嶼開放給大唐的商隊。
四海商號將在上哆唎國(麗水市),下哆唎國(突山市),古嵯國(固城郡,巨濟島)、瀆盧國(釜山)等地建立起商港、據點,并在這些地方為伽倻國提供武器,派出教頭為他們訓練兵馬等。
一群任那亡國貴族們,也有些假冒的王室后人,多數人其實也早淪為山賊海盜,或者是流亡寄居于倭國或是大唐的流人,怎么也沒料到,今年跑來長安打著朝貢名頭討點賞賜,結果還能得到這樣的好事。
一個個全都換上了大唐的紫袍玉帶,個個喜氣洋洋。
就算不說什么國王郡守的,就大唐給的散官虛銜,也足夠他們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