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瑯今年都二十一了,就從沒行過冠禮。
甚至據說皇帝李世民也一樣沒行過冠禮,所以在他玄武門之后奪權后,皇帝冊封他為太子時,有官員就進諫說皇帝應當在太子禮行內冊禮,也就是說李世民因為沒有加過冠,所以冊封太子時,不能戴冠,而是直接梳著雙童髻。
于是武德九年,李世民的太子冊封大禮上,李世民頂了一個非常雷人的造型出場,頭上一邊梳了一個角,搞的跟個喜羊羊一樣。
“《士冠禮》曰:“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在古代,周制冠禮,有文王年十二而冠之說,而“冠而佩劍”更是古之禮制。《儀禮》上記載的冠禮,大抵是周代的遺留。另外在《國語》、《左傳》、《史記》中也屢有周代天子和諸侯行冠禮的記載。后世雖然沿襲了這一儀式,但是其程序屢有變更。”魏征引經據典起來,非常厲害,張嘴說來,“魏晉以來,胡風漸盛,冠禮荒廢,尤其是天子、皇太子的冠禮,該采用何種禮儀?”
左仆射房玄齡道,“史載漢惠帝加元服,用正月甲子若景子為吉。”
所謂元服,元者,首也,元服也就是腦袋的帽子,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
漢代皇帝加冠為四加,緇布冠(東漢改為進賢冠)、爵弁、武弁、通天冠,皇太子三加,士庶則一加。
多年未有行過太子冠禮,如今要為太子加冠,該采用何種禮儀,卻也還得商議。
“可按漢代皇太子冠禮,三加,緇布冠、遠游冠和冠冕三加,時間也擇吉日而行,大赦天下,賜民爵!”房玄齡道。
而右仆射高士廉則提議,干脆借機頒制恢復冠禮,定出天子太子親王諸侯品官以及士庶冠禮的禮儀制度來,全天下重新恢復推行冠禮。
他還提出,太子十二而冠,而王公貴族子可以十五而冠,一般士庶則二十而冠。一至五品子三加有冕,而六品以下三加用爵弁。
“普通士庶三加,初加巾,次加帽,三加幞頭,十五皆可冠。”王珪做為五姓名門,對于冠禮還是比較懂的,提議可把二十而冠改成十五而冠,畢竟隋亂之后,官府鼓勵男女早婚,朝廷甚至出臺了律法,讓百姓早婚,甚至超過年齡的要由官府派官媒介紹,幾次相不中就要強行婚配。
秦瑯也提議,由禮部先擇選一個加冠吉日,然后再商議出一個完整的皇太子元服禮的儀式流程,并做好加冠禮的各項準備。
“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借此機會,再推動恢復笄女禮!”秦瑯又提議,這個提議也得到其它宰相們的同意。
魏征當過道士,算吉兇倒也是老本行,掐指在那里算了一會。
“根據陰陽歷書,吉日就在二月。”
房玄齡皺眉,“現在已是二月,只怕時間倉促來不及準備。”
戴胄則提醒,“二月農耕時最忙。”
長孫無忌急著給承乾加冠,想讓太子早點參與政務,力排眾議,認為加冠雖是大禮,也用不著那么麻煩,有十天半月完全足夠準備了。
雖然好多古禮已經遺失,可按禮經的一些記錄,也知道先卜筮十日內的吉日,選中后告之親友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