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笑問,“諸位可否還有事要奏,若無事,今日會議結束,各回本司辦公吧。”
秦瑯起身。
“房公,殿下,我這里還有一件很得要的事情要議一下,是兵部關于府兵的事情。”
一聽府兵二字,所有人都又坐定了。
府兵是國家兵制之根本,雖然皇帝幾年前就另設了一支募兵的北衙禁軍,可畢竟才幾萬人,而府兵卻有六十余萬。
“難道三郎想要改革府兵制?國家之事,在祀與戎,兵者,國之大事,可要小心啊。”王珪提醒秦瑯。
朝中人都知道,秦瑯是個改革派,在他的推動下,朝廷已經改革了租庸調稅制為兩稅法,改革了均田制為租佃法,現在居然又對兵制下手了。
“諸公,我豈不知道兵者國之大事,然則府兵制的根基也是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先前府兵地位高,可以足授軍田,并免除賦稅,有功者可以得勛級,死者家屬能得到撫恤。可如今均田制已改,租庸調制也改了。”
“朝廷已經無法保障點選新的府兵后,再給予他們每人百畝軍田的實授。另外新的兩稅法下,以田畝征稅,攤丁入畝,戶稅也以田畝錢財為根本,同樣影響著府兵根本。”
大唐的府兵是沒有軍餉的,只是授田、免租賦,然后要自備裝備行糧,按時番上宿衛,農閑訓練,戰時受征出戰。
兵散于府,將歸于朝,府兵其實就是一群民兵。
大唐府兵地位高,人人都想當府兵,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府兵是絕大多數人唯一的上升途徑,可如今科舉制度越來越完善,每年科舉入仕的讀書人越來越多,這本就已經擠占了不少原本靠征戰立功入仕的府兵的上升通道。
另一方面,府兵主要挑選的是貴族豪強子弟和三上戶的地主們,家庭條件好財力足,打小訓練,因此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且士氣高,動力足,使的大唐府兵百戰百勝。
而現在府兵的根基在毀壞。
朝廷不再均田授地,府兵的軍田也能保障了,新的兩稅法下,府兵也沒有免稅的特權,更別說如今不比西魏北周隋朝之時,戰事頻繁,立功的機會多,現在天下一統,府兵們雖訓練、番上、戍邊,可沒啥立功機會,一年得花很多時間在訓練、駐防等上面,卻連軍餉都沒,還得自帶干糧。
沒仗打,意味著沒立功機會,意味著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在之前,府兵社會地位高,能當府兵,那都意味著你半只腳踏入公務員隊伍,算是捧了只鐵飯碗,一旦立功就能得賞,獲勛得賞甚至是當官。
可現在,這些正在改變。
如今已經有許多貴族官員地主子弟,都改去讀書考科舉了,連豪強地主子弟也不太愿意當府兵了。
雖然這還只是一個苗頭,還暫時影響不了六十多萬大唐現有府兵,可府兵制確實已經開始在爛根了。
做為高居廟堂之上的宰相,必須得有預見性。
秦瑯身為兵部尚書,若是不能提前預防,更是失職。
“秦相有什么好的建議嗎?”王珪詢問,大唐立國之初,是以均田制為根基,然后才有租庸調稅法和府兵制,可如今制度大變,軍制也確實有些不合時宜了。